第137章 (二合一)(第2/5页)

“各自回房修整,明日辰时出关。”方寻雪拿着手中的圣旨,转身在众人的视线走上了阁楼。

松九营几位大汉俯身重重抱了一下将军,似乎一切尽在不言当中。

这条消息不胫而走,不消片刻时间,就传得西南关人尽皆知。

恐怕不仅仅是西南关,再过不久,这道圣旨就会传得齐国人尽皆知。

谢书辞两人回到房间,他靠在窗户边向下看,街道中空无一人,一片萧条。

大王不知疲惫地嚎叫着,在这静谧无声的西南关中,显得莫名的悲伤。

它的嗓子已经有些低哑,可或许是因为没有情绪,心境没有到达那种地步,它的嚎叫声中总显得空无一物。

可这点空无一物似乎更适合眼前的环境。

偌大的西南关,宛若一只匍匐在地上,沉沉睡去的巨兽。

萧寻不知何时走到他身后,顺着他的目光向下看去,沉默许久之后,开口道:“用他们九人的性命,换取齐国暂时的安定,值得。”

谢书辞垂下眼帘,心情有些复杂,他原以为松九营并不知道皇帝让他们前来西南关的目的,不过从方才看来,他们就算没有接到圣旨,也早就猜到皇帝会怎么做,所以方寻雪先一步将其他人逐出了松九营,整个松九营只剩下他们九人。

用九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国家的安宁,这毫无疑问是值得的。

就算是暂时的安宁,也能让齐国安全度过这个冬天。

皇命就是天命……

对他们而言,那道圣旨只是一个通知,他们不需要去反抗,最终的结局已经注定,只有顺应皇命,才能护下这一朝百姓。

那么天命呢?

水神大人的预言呢?

那其实,也只是一个通知,告诉谢书辞,你会死在那个时候,如果反抗,一定、一定会付出比谢书辞性命更要惨重的代价。

谢书辞好像有点明白了,天命不可违的意思。

或许,那并不是他挣扎到最后还是会死,而是,如果他挣扎、他躲开,他一定会付出比自己性命更要惨重无数倍的代价。

方寻雪不能违抗皇命,谢书辞也……不能违抗天命。

他们身上有种相似之处,他们都要心甘情愿地去赴死。

“这一仗恐怕东离的损失不比齐国少,不要求割地赔款,却仅仅只要他们的性命。大概,历经两年的战争,他们从心底里害怕这九个人。”

或许看出谢书辞情绪上的低落,萧寻向他靠近了些,似乎在试图安抚谢书辞的情绪。

这些人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再普通不过的普通人,用自己的双手换来了他国对于自己的国家的忌惮。

“你想帮他们吗?”

谢书辞怔怔地摇头,他不能帮他们,他是修道之人,不能插手这些事情,如果谢书辞出手救了他们,那么受到影响的会是整个齐国,那不是正好和他们的意愿背道而驰吗?

“齐国皇帝用这么拙劣的借口宣判他们的结局,本就不愿隐瞒这件事。”

萧寻走到谢书辞身边,将手搭在谢书辞的手背上,温热的温度从掌心中传出。

“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让齐国百姓都清楚,这九个人是为他们而牺牲,让他们永远记住这些人的恩情。他给了那些人选择,他们可以不接圣旨,但他们选择了庇护这个国家。”

萧寻的声音波澜不惊,却神奇般地安抚了谢书辞的心。

“谢书辞,不是这个国家抛弃了他们。”他收紧五指,抵在谢书辞的后背上,“而是,他们拼上一切保护了这个国家。”

谢书辞心蓦然一颤,一阵难言的酥麻在心尖蔓延。

——不是这个国家抛弃了他们,而是他们拼上一切保护了这个国家。

——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想让齐国百姓都清楚,这九个人是心甘情愿为了保护他们而死,他们会永远记得这九个人。

无论是萧寻还是谢安,都比谢书辞通透多了。

当你有了甘愿赴死的理由,死亡将不再变得难以面对。

如果,谢书辞死后,谢安不愿来寻他,那他就自私一点,至少,让谢安永远忘不掉他。

萧寻站在窗边,看着空无一人的街道,听着某个院落中低低的哽咽声,感受着风中传来无声的悲伤,他缓缓扬起唇角,眼里跃入一些光芒,看向谢书辞,含笑道:“谢书辞,这些百姓值得被救下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拯救。”

听到这里,谢书辞有些疑惑地朝他看去。

萧寻又将眼神移开,笑道:“谢安肯定没有告诉过你,他为何执意修杀戮道。”

谢书辞心中微动,小心翼翼地说:“他不告诉我,你可以告诉我。”

萧寻回眸,定定地看着他,“如果你想知道的话。”

谢书辞重重点头,说:“我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