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2/3页)

翻到某一张时,他刚要归到自己面前的这一类,就被方潋出声打断:“这张我要的。”

“哦。”老板把照片递给方潋,随口问,“这张你拍的?”

“对。”

老板露出一个“懂了”的笑容,问:“上头那是你男朋友?”

方潋摇头:“不是,就一路人。”

老板记得那天她在摊位前和一个男人说过话,不是男朋友他信,但是路人他可不信。

他了然地笑笑,说:“这镜头和人的眼睛一样,拍的时候眼睛在哪里,一看照片就知道了,你眼里有他。”

方潋面无表情地盯了他两秒,问:“你这么八卦呢?”

老板哈哈笑了声,从抽屉里拿了个纸袋给她装照片。

也许是新相机带来了久违的新鲜感,方潋平时这么一个不爱出门的人,最近天天都在外头,拿着相机随走随拍。

木樨路是整座城内历史最悠久的老街,傍河而建,水路并行,与其他热闹喧哗的商业街不同,这条街至今仍保留着古城风味,清静而古朴。

今日多云,又是工作日,路上行人稀少,很适合取景拍照。

方潋站在石桥上,风平浪静的好天气,河岸上停泊着一艘废弃的乌篷船。

她摁下快门,继续往前走,一转头却看见道熟悉的身影。

温誓站在桥下,微微仰着脑袋看着她,脸上也有意外。

已经数不清是两个人第几次的不期而遇了。

方潋走下台阶,问温誓:“你怎么在这?”

温誓侧身指了个方向:“来这边取个货,你呢?”

方潋举起手里的相机:“拍照。”

“那天买的那台?”

“嗯。”

方潋看他两手空空,不免好奇道:“你不是说取货吗?货呢?”

温誓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百宝袋,对方潋说:“手摊开。”

方潋乖乖摊开右手,想到那只七百万的碗,她又伸出左手靠了上去,一并伸到温誓面前。

这幅样子看着有些呆。

温誓一边笑一边打开袋子。

几枚古铜色的圆币滚落到掌心,方潋捧高手,放到眼前仔细端详:“这什么?”

与一般的钱币不同,这些圆币都雕刻着立体花纹,空洞的骷髅头细致精妙,看上面写的年份大多都产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这叫流浪币。”温誓把硬币翻面,给方潋看上头的镂空雕花,“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很多人流离失所,成了流浪汉。他们用简单的方法美化硬币,原本就是为了让它们多点艺术价值,好拿来买更贵的东西。后来这种东西慢慢发展起来,加上镶嵌、点金之类的工艺,就渐渐成了一种艺术品。”

一听到这些正儿八经的历史知识,方潋就想开小差,一开小差,她就忍不住张嘴打了个哈欠。

两个人对视一眼,温誓微笑着问:“是不是很无聊?”

“没有。”方潋把东西还给温誓,“我是差生。”

也不能一直在这干站着,方潋看了看周围,提议说:“要不我请你喝杯东西?”

温誓自然是答应:“好啊。”

街上新开了许多饮品店,方潋就近找了一家,点了两杯招牌。

下午客人不多,店员很快制作好,通知她取单。

方潋一手一杯捧着奶茶,回头找温誓。

他站在岸边,对面好像是家茶楼,能听到嘤嘤呀呀的唱曲声。

方潋走过去,把其中一杯奶茶递给他。

“谢谢。”温誓说。

“你那杯去糖的,应该不甜。”

茶底有茉莉清香,奶味浓郁,冰冰凉凉的很清爽。

温誓评价道:“还不错。”

方潋点点头,也说:“还不错。”

“诶,你听过评弹吗?”

“小时候跟着我爷爷去听过。”方潋顺着他刚刚视线的方向看过去,“你想去听吗?”

温誓说:“也不是想,就是发现我还没听过。”

“没听过?”方潋感到惊讶,“怎么会?”

温誓解释道:“我不在这长大,大学也不是在这里上的,算起来在木樨州前前后后也就待了五年。”

方潋有些懵:“那你,那你在哪里长大的?”

温誓回答说:“南蝉州,我跟着我外公长大的。”

“哦。”方潋点点头,其实心里更疑惑了。

两个人沿着河岸往前走,气温刚好,多云的天气也不用担心太阳晒。

看到好看的景色,方潋便停下来举起相机。

“哦对了。”温誓站在一旁等她,手里拿着两杯冰饮,说,“你上次做的那个小老鼠我外甥很喜欢,你最近有空吗?能不能再给他做两个?随便什么都行。”

“可以啊。”方潋一边看着取景框一边回,“但我这两天开不了工,刀不行了,等换了新的就给你做。”

温誓问:“对你们来说,工具是不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