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3页)

怪不得昨夜那刺客招式如此诡异,可为何会有南诏人牵扯进来,昨夜的刺客又与卢元柏他们有何联系。

随着清川的思索,那声音渐渐远去,待一切重归于静,清川一跃而起轻松地攀上了崖顶。

---

襄王府内,陈正聿惊诧不已地望着高廷宗,半晌才道,

“叶时雨被杨子瑜救走了?”

“他身边那个清川确实厉害,我这边也是损失惨重。”高廷宗摇头道,“而且杨子瑜越了界,他那边都是重兵,我们更是不敌。”

陈正聿古怪地看了眼高廷宗,沉声道,“那殿下为何到最后一日才出手,以至于给了杨子瑜机会。”

“若是一入我泗安郡境内便动手也未免太过明显。”高廷宗倒是不紧不慢地道,“到时候皇上可不会拿相爷问责,首当其冲的不就是本王。”

流放路上有千百种可能会丧命,其实无论卢元柏还是黄相都曾与高廷宗传信,让他尽快动手。

又怕他年纪小特意让陈正聿前来协助,可陈正聿也没想到,一切计划的好好的,这看着一脸稚气的襄王竟这般有自己的主意。

他心中气恼,却又因身份不能对着高廷宗发脾气,最后只得愤愤地拂袖而去。

看着陈正聿明显带着情绪的背影,襄王也露出了些许不安的神情,他独自沉思了一阵,忽问身边一名中年人,

“郑叔,阁罗泰当真失踪了?”

“眼下是没了音信,不过以他的本事应是有自己的考量,殿下不必太过忧心。”

这中年人叫郑淳,是后来到的襄王府,当时从宫里带来的奴才们各个儿都不拿高廷宗当回事,宫里配来的吃穿用度几乎都被他们享用了去。

直到此人来到王府,见高廷宗处境可怜心生同情,虽不敢得罪宫里来的那些,但私下也护着他不少,以至于高廷宗对其极为信任。

后来高长风下令将那些怠慢主子的都治了罪,高廷宗尊他为王府总管,事无巨细,皆与其商议。

“可本王也不知为何阁罗泰非要留下叶时雨的性命,听从舅舅的话直接杀了倒也省事。”

“这个叶时雨可不是一般的娈宠。”郑淳微微一顿,笑道,“殿下还不懂这些,不过阁罗泰可是南诏王的心腹谋臣,他自是老谋深算不必忧心。”

“再者卢大人与黄相皆为文臣,现下泗安郡这点儿兵力怎够助您成事?更何况旁边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杨子瑜,若没有南诏王的兵力支持,一切都是空话罢了。”

高廷宗也不是没想过南诏王是外族,不会与自己同心,但郑叔说得对,舅舅即便能给予自己钱财,也铸造了兵器,却无法为自己筹集更多的兵力。

更何况与杨子瑜离得这样近,若无人相助定是无法成事,南诏王要的不过是五座城池,历朝这样大,少这五个应该也不妨事。

见高廷宗低头不语,郑淳如小时候一般轻轻拍着他的肩,柔声道,

“此事万不可与陈正聿透露半个字,不然便会功亏一篑了。”

而与此同时,清川的平安归来让叶时雨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在众人面前他强忍下了翻涌的情绪,直到清川陪着他坐上前往临康府的马车上才道,

“清川,我本就是个奴才而已,现在更是个戴罪之身,你不必这样为我拼命。”叶时雨神情肃然,伸出手来,“将耳饰交给我。”

清川本想反驳,却为最后一句话愣住了,踌躇了会儿才从贴身的怀中掏出来,放在了叶时雨的掌心。

这耳饰已无原本的光泽,甚至还沾染着血渍,叶时雨看着,不由地叹了一声,“清川,你能送我到这里足矣,我在伯阳侯这里会很安全,你回去京城自会有一番作为。”

“公子这是要赶我?”清川脸色突然变得煞白,闷声道,“我不走。”

“我自己都不知何年何月能回到京城,你又何苦执拗。”叶时雨还想说些什么,却被清川硬声打断,

“我是奉了皇上的旨意护着公子,抗不得旨。”

叶时雨万万没想到,当初的叱责之言如今反成了清川的尚方宝剑,一句话将他堵得死死,无可奈何。

其实清川又怎会不知叶时雨的想法,看见他出现在眼前的一瞬间,那霎时间红了的眼眶中,盛满的心疼与庆幸仿佛一支利箭射来,扎得他心的又疼又紧。

那一瞬间清川也同样哽咽,整个喉咙酸胀的说不出一句话来,这样就够了,足够了。

“公子莫再说这种话,反正说了我也不会走,你也不能奈我何。”

这话虽有赌气的意味,可音调却是柔和的,一双眸子也是坚定而无杂念的。

叶时雨心头一震,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哪里值得清川如此坚持,却也知赶是赶不走的,他伸出手指,像是怕清川会疼般,轻轻拂过那依旧沾着干涸血迹的耳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