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3/3页)

苏以沫恍然,爸爸不善言辞,带她去季家可以当个纽带,她自然没什么意见,一口答应。

她甚至可以猜出来爸爸为什么要带她去季先生家。这个季先生肯定就是能说服厂里领导班子,把福利房变成集资房的人。

没想到啊,爸爸居然还有这么好的牌没打。

晚上,苏爱国躺在床上看书,张招娣走进来,瞧了他一眼,说是看书,可这眼睛一动不动,明显在发呆。

她也是无语了,她就是文盲,也知道丈夫没在认真。

张招娣见女儿将被单踢开,赶紧过去给她盖上,而后轻手轻脚爬上床,顺便推了把发呆中的丈夫,“发什么呆呀?你的工程师就是这么考的?”

苏爱国被她推醒,揉了揉眼睛,将书合上放到床头柜。

张招娣问他考虑得怎么样了,“别人家为了分到福利房,全家出动。连小孩子都跪在厂长办公室门口。你呢?你明明走走关系就成,非守着你那可怜的自尊心。”

苏爱国叹了口气,把女儿说的话又跟媳妇说了一遍。

张招娣不太清楚集资房的事情,问丈夫区别。

苏爱国简单讲了一遍集资房和福利房的区别。

张招娣明白了,也就是说自己要花一部分钱,成本比商品房便宜,“那咱们要花多少钱?”

苏爱国摇头,“不知道啊。这不是咱们一厢情愿嘛。肯定要领导们同意才能商谈下一步。”

张招娣一想也对,她打开抽屉取出存折,让丈夫算一下家里有多少存款。

苏爱国每隔几天就跑一趟银行存钱,“不算你手里的那些,总共存了一万六千三百块钱。”

这几个月做生意,他们家赚了七千多块钱,除了置办东西,多数都攒起来了。做生意是真赚啊。之前攒了六七年才攒了一万块钱。这才几个月啊,就攒这么多。

张招娣忐忑不安,“这些钱够买房吗?”

在老乡,一万六千块钱盖三间大瓦房肯定够了。但是鹏城什么都贵,肯定不够。

苏爱国不太清楚鹏城盖房要多少钱,但是他确定一件事,“领导家肯定没我们有钱。”

不说邓厂长有亲妈这个拖累。就说其他领导,不爱存钱,他们手头肯定没那么多钱。

张招娣一想也是,“那就成。现在只需要请季先生帮忙说句话,咱们就有机会了。”

她扭头见丈夫不像昨天那么排斥,知道他对女儿的提议很满意,忍不住道,“福利房改成集资房,大家各凭本事出钱。收到的钱还可以继续盖房,这样能解决更多职工住房问题,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我闺女就是聪明。”

苏爱国笑了,语气说不出的自豪,“是啊。难为她还知道集资房。”

媳妇都不知道,女儿小小年纪却能知道,可见她平时没少记大人的话。脑子比他还好使。

张招娣笑眯了眼,“咱们这一个女儿抵得上别人家两个儿子。”

她这话没有指名道姓,其实两个儿子指的是丈夫的外甥。苏爱国的养父养母有一个亲生女儿,名叫苏爱红,和苏爱国同岁,两人从小一块长大。十八岁时就嫁给老家附近的村子,生了两儿一女。张招娣结婚时,见过苏爱红的大儿子,那孩子见到陌生人躲在大人后头,连头都不敢露。

苏爱国没听出她的潜台词。也觉得女儿脑子真的好使,他想了想,“等买完房,咱们给女儿买一套新书桌。总不能让她趴在饭桌上写字。桌上全是油,不卫生。”

张招娣一口答应,“没问题。”她想了想,“要不然再买个书架?她以后的书肯定会越来越多。”

苏爱国应了,“你看着办吧。”

夫妻俩似乎对即将到来的福利房充满期待,甚至开始畅想拥有它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