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3页)

苏爱国是个实诚人,不会撒谎,于是就把女儿的猜测说了,他有些汗颜,“我想知道他们当初为什么丢下我?这件事在我心里堵了很多年。”

季先生见过苏爱国的父母。山沟沟里供一个高中生还是不容易的。尤其他们还不是亲生父母。他觉得已经很难得了。

至于工作后,苏爷爷苏奶奶要求儿子交工资这件事,老两口是不知道的。苏爱国从来没说过,他们又不爱打听别人隐私。

不过苏爱国想找亲生父母,季先生也很支持,“是该问问。你还年轻,心里要是有个疙瘩,一辈子都寝食难安。”他叹了口气,“但是照你这么登记,估计没个十几年,你甭想得到结果。回头我帮你打个电话,督促他们用点心。”

苏以沫怔住。她还是惯性思维,以为现在的警察会像十几年后那样尽心,这时候他们的水平良莠不齐,办事效率也是非常低的。

苏爱国有些不好意思,“太麻烦您了。”

他想的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打电话给派出所,当时他特地要了电话。对方看在他催得勤的份上兴许愿意帮他的忙。

“这有什么麻烦的,也就是打个电话。”季先生拍拍他肩膀,“你别担心,这事总有水落石出的那天。”

苏爱国点点头。

苏以沫和苏爱国去季家做客的时候,张招娣到了莲花小区。她把蜂蜜送给张语,得来对方一通感激。

张语把报表拿给张招娣,汇报了年前那两天的情况。

一切都很顺利,该发的钱也都发了。

接下来就是新的规划。

张招娣把她的计划跟张语说了一遍,问她要不要去别的区开拓。

张语愣了一下,看了眼主卧的方向,摇了摇头。

张招娣对她的选择丝毫不觉得意外。如果张语是事业心很重的人,当初她就不会辞职回来照顾婆婆了。

让她负责福田区就是她能承受的最高职位。至于去别的区开分店,她需要重新招募人手。

接下来两天,还没到开学时间,苏以沫就在家里摆弄她的棋子。

张招娣打算试卖她的咸菜。她请厨师帮忙炒制,然后再拿到菜市场兜售,听大家的评价。

苏爱国这边由于大学还没开学,他只需要照常工作就行。

不过他并没有闲着。下班后,他就去各大厂咨询招工。

确实有不少工厂正在招工,但是他们开的工资非常低。

哦,也不是所有人的工资都低。而是盲流工资很低。有暂住证或是鹏城户口,最低工资是250打底,再加上加班费一个月能有三百。

没有这两样,就是盲流,工厂最低工资只有150,就算每天干16个小时,撑死了不到200。

虽然他当初并没有向他们保证工资,但是这么低的工资完全就是剥削,苏爱国还是有些低迷。

张招娣这边忙了好几天,终于确定咸菜口味,然后找人申请注册咸菜品牌。

咸菜品牌名字是苏以沫帮忙起的,就叫好美味。跟盒饭一个名字。

申请品牌流程很简单,唯一需要的就是等待,确定名字没有重复才肯发证。

她办完这事,回到家时,看到丈夫愁眉苦脸,猜到事情不顺利。

果然,当她坐下吃饭,苏爱国就把自己这几天打听的事说了,“怪不得工厂喜欢用盲流呢。原来他们工资便宜那么多。”

张招娣也觉得这工资实在太低了,完全就是廉价劳动力啊,不过低也是正常的,“工厂用盲流也有风险的。万一被治安队查到,工厂领导要拿钱去赎人。如果工资不给低一些,他们当然更愿意用本地人。”

苏爱国能理解,但是他总不能让自己的姐姐拿这么低的工资吧?

他想了想,“要不然我们先借点钱给姐姐、姐夫办个暂住证?”

张招娣抿了抿唇,帮忙找工作还行,主动借钱,那就是损害自家利益,她就不怎么乐意,再说了,借给姐姐姐夫钱,那村长女儿要不要借?

以后村民再让他找工作,他们是不是都得借。没完没了,他们又不是冤大头。

张招娣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出了个主意,“不如我问问别人吧。我认识许多工厂的职工。兴许他们能知道。”

国企没指望,私人工厂她倒是认识不少。

苏爱国想想也行。

于是张招娣趁着去电子厂送餐时,问宋倩楠,电子厂招不招工?

现在电子厂是最赚钱的工厂,华强北已经成为福田区的地标,每天有许多人到这边来批发电子设备。

宋倩楠听到张招娣的问话,她愣了愣,“招工。而且大量招工。但是……”

张招娣疑惑看着她,怎么还吞吞吐吐的?

她猜不透原因,就让她有话直说,不用跟她客气。

宋倩楠也没瞒她,压低声音把工厂招人,但是要好处费的事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