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页)

这孩子真是异想天开。就算他放心,工厂也不会拿一个孩子当回事。

苏以沫见爸爸误会了,忙摆了摆手,“爸,你错了。我不是自己找厂子。我不是有电话嘛。报纸上那么多工厂都在招工,我只要打个电话就好了,干嘛要腿着走,多累啊。”

报纸上要的工人都是拥有暂住证或是本地人。为什么盲流工资低,工厂还要招这类人呢?因为盲流风险高。治安队一过来,所有盲流都得东躲西藏。

有时候一晚上能来好几趟,这样会耽误进度。为了保证工厂的正常运转,他们通常会招三分之一拥有暂住证或本地的工人。

苏爱国一想也是,越大的工厂就越不会缺电话,但是他依旧不放心,“人家一听奶娃娃的声音,立刻就挂了。”

他要是接线员,也会以为是哪个孩子在恶作剧。

这确实是个麻烦,不过苏以沫很快想到解决办法,“不用担心。我可以粗着嗓子说话。”

于是她掐着嗓子模仿大人说话,电话声音会失真,如果声音粗一些就更分不出年龄了。她说话又不像真正的小孩,的确能以假乱真。没看到本人,还真以为是哪个姑娘在询问。

苏爱国被女儿逗得不行,他有时候觉得女儿聪慧得过分,就好像大人似的,有时候又觉得自己的猜测很可笑。他被她鼓动了,“那你先试试。如果真能行,到时候爸爸赚钱分一半给你。”

底薪250怎么也比底薪150多100,如果是他,他更愿意办暂住证。不过乡下人没那么多钱,可能不愿意冒险。不管怎么说让女儿试一试,反正也就是打个电话。接人还是需要来他做。

苏以沫就等他这句话呢,“放心吧,我肯定帮你搞定。绝对不让你操心。”

苏爱国见她这臭屁样儿,拽了拽她的小揪揪,“你先找到工厂再说吧。”

苏以沫打掉爸爸作怪的手,转了话题,“那明天村长打电话来,那些村民想干150一个月的工作,你怎么说?”

苏爱国想了想,“我得再去问问上回问的鞋厂还招不招人。你要尽快打电话给报纸上的工厂,看看他们还招不招工?”

苏以沫颔首,“放心吧,我放学就去。”她开始盘算下一步,“等他们人来了才能办暂住证吗?还是人不来也可以办?”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如果来了才能办暂住证,这意味着他们要给这些人安排住处。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治安队不仅查工厂,也查民居。要是被抓到就得花钱捞人,风险很大。

她不可能让那些人全住进自家。

苏爱国一副很好解决的样子,“放心吧,到时候我找科长帮我盖个章。等人来了让他们自己填写,自己贴照片。”

苏以沫瞠目结舌,居然还能这样?可仔细一想,不这样还能怎么样,这时候可没有电脑打印,证件都是手写的。只有印章需要盖章。当然这么方便也是因为钱到位了。怪不得十几年后,许多人都说90年代的鹏城治安混乱。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苏以沫叹了口气,她上辈子打工那会儿,治安队要求办暂住证,当时她只需要交一块钱就行。

换成现在,治安队发现没有盲流没有暂住证,根本不听解释,直接关进收容所。让工厂领导或朋友拿钱赎人,没有钱先送去清远县干一个月苦力,期间除了免费供应一日三餐,那是一毛钱工资都没有。

所以有点钱的人都想尽办法弄个暂住证。可他们没有关系,只能羊入虎口。

或许等户口管理制度重新改革,不存在盲流,人员可以自由流动,这个情况才能解决。

苏以沫疑惑地看向爸爸,“爸爸,暂住证那么紧俏,你完全可以花点时间倒腾暂住证专门卖给那些盲流,应该能赚不少中介费。”

苏爱国一愣,想都不想就拒绝了,“卖给那些盲流?还是算了吧。”

苏以沫追问,“为什么?”

苏爱国颔首,“暂住证又不是无限量的。发的越多,治安大队抓的盲流就越少。他们就指着这些盲流发财,暂住证都是限量发放的。”

苏以沫恍然,原来是这样,那她一条龙服务一次最多七人也很合理。

翌日,苏爱国下班并没有直接去莲花小区拿盒饭,而是特地跑了趟上次的鞋厂,想问问对方还招不招盲流。没想到上次还大量招人,一周过去,他们就招满了。

苏爱国问门卫,“什么时候再招工?”

门卫接过苏爱国递过来的烟,摇了摇头,“厂里招收盲流的消息刚放出去,不到半天就有人送过来。你这么久才来问,哪有人给你留位子。”

苏爱国倒是知道盲流好招,但是他没想到速度这么快。那闺女说的盲流收五十服务非常不靠谱。他这么忙,不可能天天跑去给他们找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