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3/4页)

烧仙草和刨冰需要现做,小亮只拿了柠檬水出去兜售。但是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苏以沫弯了弯唇,“你瞧,这不是很好嘛。”

小亮把店主要饮料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事说了。苏以沫表示没问题,她可以用好美味的许可证,到时候他们自己交税。她妈妈肯定能同意。

小亮乐得不行,他将摊位交给弟妹,一个人在外面跑生意。

他没什么销售经验,但是他毕竟只是个孩子,身上没有生活重担,所以哪怕跑一天没有生意,他也并不气馁。依旧乐此不疲推销柠檬水。渐渐生意越来越好。

在这三个孩子忙着赚钱的时候,不知不觉到了钢琴比赛的日子。

虽说这次比赛是市里举办,但电视台这边不会播出,只在线下进行。

一次定胜负,请的评委虽然不是决赛的大咖,但也都是业界知名人士。

钢琴辅导班的老师得知苏以沫要参加比赛,大力支持。负责她的老师更是对她一对一辅导,指点她的不足,一点点改进。当然费用还是要交的。

虽然这十几天不能让苏以沫的钢琴演奏水平突飞猛进,但有明显进步。

钢琴比赛的方式很简单,每个参赛选手抽签,上台弹一首最擅长的曲子,由评委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得分最高的三人获胜。

规则简单,流程更是直接。

这次是苏爱国送苏以沫来的,张招娣最近忙着帮赛兴达上市,到处路演,从女儿手头定了饮料合同,扭头就飞去外地,至今还没回来,苏以沫想让好美味的许可证,张招娣都是让这边的负责人帮她办理。

苏以沫见妈妈忙成这样,不让爸爸告诉妈妈,免得打扰她工作。

苏爱国觉得女儿太懂事了,“你妈要是知道你参加钢琴比赛,她没参与,肯定会很伤心的。”

苏以沫却觉得上市更重要,“要是这次没成功上市,之前妈妈投的钱就打了水漂。赛兴达很有可能易主。”

苏爱国听她说得这么严重,也吓了一跳。

虽然他媳妇没往赛兴达投过钱,但是每年的分红都算作投资额换了5%的股份。这几年她在赛兴达方面花费的精力也不少。要是真的没有上市,她肯定会遭受打击。

苏爱国打消念头,听从女儿的意见。

这场比赛只有一轮,演奏过的选手会留在台下等候比赛结果。一般都是隔两个选手,才会公布成绩。如果你的分数排在第四就可以走了。

此次总共报名参加比赛的选手有2849人,全鹏城学钢琴的小孩几乎全来了。年小的只有五六岁,年长些的也才十六岁。每人都穿着礼服,打扮成公主(王子)。

居然比诗词比赛那会儿人都多,这是苏以沫始料未及的,要知道这比赛并不是免费的。光报名费就要500块钱。

能学钢琴的人家自然不会吝啬出这笔钱。但苏以沫还是觉得太亏。因为她从一位选手中中得知决赛最后,一位知名大师会挑选一位弟子收他做徒弟。那大师可是国际知名人士,不说他的才华,就说他在钢琴界的人脉,只要成了他的徒弟,将来登上维也纳的舞台不是梦。

可这么好的事情,对苏以沫却是浪费,因为她压根没想拜名师,她还真就冲的是奖状。

轮到苏以沫,她是324号,处于前面位置,她深吸一口气登台演奏。

此次来参加比赛的选手大多处在她这个年龄。她也是其中最不显眼的。

她演奏完一曲,评委问了她关于曲子的故事背景,这是苏以沫最擅长的事情。

她喜欢看别人的故事,尤其是曲子背后的小故事,会让整支曲子充满趣味。再联系到故事情节,很容易代入作者的情绪当中,从而演奏出更贴合原作者的演奏风格。她类似于模仿者。

主题也是致敬原作者。

评委们听到她的点评,很快打完分数。

回到台下,苏爱国冲她翘了个大拇指,“很棒!一点都没紧张,也没有出错。”

虽然不是电视导播,但有些选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演奏,难免会紧张。钢琴演奏出现一丁点卡顿,哪怕不懂钢琴的外行人都能听出差异,更何况这些专业评委。

前面的不少选手出现卡顿、弹错音等情况。

苏以沫有些不好意思,“还成吧。应该不会垫底。”

要是垫底,她学了这么多年,花了这么多钱,她都觉得丢人。

苏爱国听到她的回答,抽了抽嘴角,“这可不像你啊。要求居然这么低。”

苏以沫不是不自信,而是她太清楚自己的水平。

两位选手之后,开始公布苏以沫的成绩。苏爱国比她还紧张,但他偏偏一个劲儿安慰女儿,“你别紧张,真的拿不到奖也没关系。好歹你会弹曲子。”

苏以沫看着他哆嗦的双手,紧张的人好像是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