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3/4页)

他看向其他人,“你们有没有意见?”

大家觉得比起听英语,还是用英语交流容易接受,“行!没问题。”

他们没意见,苏爱国却有意见。他已经很久没学英语了,只处“Hello”阶段,像工作这种程度的交流,真的太难了。

但他也不是不识好歹的人,大家有意帮他,他自然不能辜负大家的好意。

于是在研究发动机时,苏爱国跟他们用英语交流。如果遇到听不懂的单词,他就让他们说得慢一点儿,翻身查字典,再回答他们的问题。

翌日,苏以沫上完英语课回去,半道上又看到了爸爸。这次倒是没再看书,而是手里拿着收音机,耳朵上挂着耳机,这是换成了听力?

苏以沫跑过去跟他并行,想跟他说话,又怕打扰他听英语,只能默默闭嘴。

吃饭时,苏爱国同志从兜里翻出便签本,一边吃饭一边看单词。

等他把这个小本子从头至尾浏览一遍,将本子收起来,苏以沫才找到机会告诉他,“邓叔叔已经给你排好课了。你下班以后直接过去上两堂课。然后回来吃饭。继续研究你的发动机。”

苏爱国颔首,“没问题。”

苏以沫有些担心,“爸,你天天只顾着学英语,会不会耽误研究发动机啊?”

苏爱国一愣,摇了摇头,“不会。我都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英语,也没耽误工作。下班后研究发动机,我们是一个小组的,每个人负责的重点不一样。我就是个新人,负责最简单的部分。他们才是负责人,当然除了跟我用英语沟通费了点时间,其他人不受影响。”

除此之外,他以前要负责做早餐,打扫卫生,洗衣服,晒被褥等活计。除了早餐是苏爱国早起去买,其余的活计都是钟点工在做。张招娣为了让丈夫有更多时间学习,特地聘请了钟点工,每天上门两小时。

苏以沫松了一口气。

只听苏爱国又道,“不如只有我俩的时候,我们也说英语吧?你口语那么好,也能带带我。”

苏以沫一愣,笑了笑,“All right。”

“小沫!小沫!”

苏以沫正在屋里学习,原本她的班主任打算暑假给她辅导功课,教她学地理和生物,苏以沫觉得速度太慢,打算先在家自学,然后每隔七天,她去老师那边拿一张试卷测验,相当于单元测试。老师再针对她模糊的点进行辅导。这样速度能更快一点。

她学得正认真时,外面有人在敲门,似乎还挺急。

苏以沫打开门才发现站在门口的人是小华。

苏以沫侧过身想请他进来,小华却摆手说不用了,“我妈让我告诉你和舅妈,店铺已经弄好了,打算明天就开业。要是她想看人流量的话,记得明天去参观,我先走啦。”

说完,蹬蹬蹬跑走了。

苏以沫微微一怔,好歹进来喝口水啊,至于跑这么急么?

她走到窗边,看到小亮在楼下等他,两人骑着三轮车来的,车上放的是木箱,上面写着“冰棍”两个字。这两人又打算卖冰棍了?

大白天不好卖烧烤,就改卖冰棍,脑子倒是挺灵活。

苏以沫突然想起来去年他们卖的是柠檬水,说好了今年也卖的。但是今年他们没提柠檬水,甚至连封口机都没提一声。她一拍脑门,自己也把这事忘光了。

苏以沫跟着出了门,走到商业街,小亮和小华却不见人影,只有小琴还在卖臭豆腐。

苏以沫走过去,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小琴,我最近学习太忙,我把封口机的事忘了。我明天让他们把封口机给你们抬过来。”

小琴笑着摆手,“没事儿,不用抬了。”

苏以沫一怔,“啊?为什么不用了?我刚刚看到小亮和小华在卖冰棍。”

小琴颔首,“对!”她指了指不远处的店面,“我妈不是要开炸鸡吗?她买了一个冰柜,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冰棍、雪糕,还有好美味生产的柠檬水。小亮和小华闲着没事,就拿不了少冰棍到乡下叫卖。”

冰箱价格不便宜,许多乡下小店根本买不起冰箱。不少商贩都是用木箱加棉被保温,这样冰棍不会化得那么快。

苏以沫愣了下,“我妈的柠檬水不是只搭配盒饭一块卖吗?”

小琴见她什么都不知道,还愣了一下,摇了摇头,“不是啊。舅妈开了个冰棍厂,批发各式各样的雪糕、冰棍、柠檬水,价格挺便宜的。我听说卖得挺好的。”

苏以沫:“……”

所以小亮三个根本没办法像去年那样搞批发,只能沿街叫卖?

仔细一想,当初她为了图省事,就是用好美味的生产许可证,后来把方子给了妈妈,妈妈瞧到有利可图,当然会心动了。就是没想到妈妈会扩大规模,直接开了个冰棍厂。

苏以沫想了想,小琴三个要那封口机也没什么用了,于是就提议由她把封口机买下,“回头分红的时候,我把钱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