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第2/4页)

鉴于他这人对她们不错,两位秘书决定回去后提醒他,不要站错队,免得将来倒霉,再连累她们。

苏以沫下了车,厂长亲自到门口迎接,“苏总,您来了。我来给您当向导吧?”

苏以沫面无表情点点头,“我就是过来看看。”

厂长颔首,“是,我了解。”

苏以沫进厂逐一检查,先是看了研发小组的进度,确定未来发展方向,随即进厂房巡视。

汽车用到的配件大部分都能自给自足,苏以沫除了到机械厂和发动机厂视察,还去了各个零件小厂。

这些小厂就是配套企业,都是靠张招娣相救才从这场金融危机中存活下来。

这些小厂除了本身财务有问题,设备老旧跟不上时代发展才是重点。

百福汽车的销量下滑,这些小厂的销量也开始下滑,厂里的生产远远大于供给百福。也就是说厂里的财务依旧处于入不敷出的地步。

苏以沫巡视时,询问工厂的情况,并且提出改进意见。

她大学和硕士都是兼职机械,对这方面也算是知之甚深。也能聊到点子上。

向这种情况,苏以沫除了给他们更换设备,还需要他们自立更生,不能只依赖百福一家单子。

苏以沫在全国各地巡视半个月,先是在鹏城,后是去东莞,后是去其他各个城市。光更换设备,她前后就撒出去两千多万。总部财务那边拨款时,手都在发抖,不敢相信小苏总这么短时间就花掉这么多钱。

他们提心张总回来后,大发雷霆,找他们算账。有人忍不住偷偷给张招娣打电话,但是得到的答复却是一切听小苏总的。

于是钱越花越多,财务部长开始担心小苏总被底下人的糊弄,为此忧心忡忡,每次都要跟苏以沫确认好几遍,他才肯打款。

苏以沫忙得不可开交时,却不知道媒体已经将她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传得全国皆知。

她刚到公司上班第一天就开除销售顾问,这件事倒是没有传得太广,只有本公司的职工才知晓此事。

但是苏以沫卖掉所有网吧,却是被有人心注意到了。

当然也不算有心人。毕竟她让郝思明一次卖掉那么多网吧,他不可能一家家跑门口贴出售启示。他能想到最快的办法就是登报纸。

张招娣只有一个好美味工厂的时候,郝思明就跟着她,许多事情都是交由他负责。他以前来报社登过不少回报纸,之前都是在报告上打广告宣传产品,这次却是转让网吧,自然引起记者们的注意。

稍微一打听,立刻知晓出售网吧是新上任小苏总的意思。

当初张招娣登上华国首富,她就接受过央视采访,也有报纸刊登过她的人物传记。也有报纸上登过这位华国首富的创业事迹,其中就有张招娣靠着开网吧赚到第一桶金的报导。

国人对富商们的发展历程向来是最感兴趣的。张招娣又是大家最爱看的励志女富婆。

她是个文盲,她一路走来,没有依靠任何男人,她的家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甚至她的丈夫也仅仅只是一名工人。但是她却靠自己的双手一步步走到今天,只用了不到二十年就成为华国首富,多么励志,多么有让人模仿的冲动。

只要想发财的百姓没有不敬佩的。

许多人对她的家庭也开始好奇。但是张招娣很避讳谈论家人,媒体也没有挖到她家人的信息,只知道她有丈夫和女儿。但两人的照片从未在媒体公开过。

苏以沫暂时接任张招娣三个月,媒体戏称她是史上最年轻女总裁,这条新闻刚发出去没多久,热度还新鲜着呢。没想到又来了后续。她上任没几天就要把网吧这只下蛋母鸡卖掉,记者们自然不肯放过话题度这么高的新闻。

于是这篇报导在报纸登出没多久,关于“苏以沫是败家女”的名声就传开了。

有人说她没有遗传到母亲的基因,一代睿智大商竟然生出个脑袋有病的女儿,最关键的是她还自命不凡。

有人说她迟早将一手好牌打烂。

也有人在赌她什么时候把张招娣攒下的家业败光。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也有不少人觉得她可能觉得自己不适合经商,所以提前把网吧卖掉,好养老。人家这是知道自己是庸人,所以直接躺平,也没什么不好。

这些读者的评价并没有闹得太大。

毕竟现在网络还不算发达,顶多在网上聊天时或是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意见。

但是没有人敢当面说给苏以沫听。

她工作又忙,根本没时间上网刷新闻。

最先急的反倒是公司的高管们。他们没法冷静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百福股价因为这条新闻再次下跌2%。

说来也是好笑,苏以沫卖掉的网吧都在好美味名下,其实跟百福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是谁叫百福上市了呢。股民们听到一点小道消息就闻风而动,股价更是跌得毫无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