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7页)

如今是德太妃等几位太妃协理宫事,自要以德太妃为首,此案又牵扯德太妃生辰,又有谁会来救她?

蒋家的算盘当真是打得响亮。

可他们忘了,宫里还是有些人在的。

蒋莲清面上重现笑容,她扬声道:“来人,把……”

她话还没说完,就听外面传来一道苍老的嗓音:“慢着。”

————

随着声音而来的,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青灰身影。

熟悉的是,来者是先帝身边的红人,只要有先帝在的地方,这位就一定在。

陌生的是,他已经苍老至此,几乎让人想不起他曾经意气风发的面容。

来者正是先帝身边的大伴,曾经的司礼监太监张保顺。

先帝的国孝结束之后,张保顺就消失在众人眼前,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人人都去看宫里的新面孔,无人再看这个曾经的大太监。

许多人都以为他去了皇陵,准备在皇陵陪伴先帝,了却此生,却没想到他依旧还在宫中。

沈轻稚也是有些惊讶的。

在来静晨宫之前,她命人先去了一趟寿康宫,特地请了淑太妃过问此事,她也没想到,淑太妃自己没出面,却把张保顺请了来。

说实话,张保顺来比淑太妃来更有用。

如今宫里能请动张保顺的可不多,别看他如今身上只有个秉笔太监的官职,不如以前风光,但他在宫中二十载经营可不是说笑的。

沈轻稚略一思忖便明白过来。

太后离宫之前,留下来的人是淑太妃。而陛下留下盯着后宫的则是张保顺。

陛下同先帝父子情深,对张保顺也一直很客气,故而即便先帝故去,也并未发生人走茶凉,翻脸无情的戏码,依旧对张保顺客客气气。

张保顺投桃报李,自也要如同先帝那般敬重陛下。

后宫中的许多事,张保顺都眼明心亮,此番被得了淑太妃的口信,便立即赶来望月宫。

他的出现,令蒋莲清愣在那里,一时间不知要如何反应。

她毕竟年轻,遇事不够机敏,此番竟是被张保顺的气势压住,什么都说不出口了。

倒是蒋敏机敏,她丢给门边小宫女一个眼神,那小宫女便低着头迅速退了出去。

此刻众人视线都在张保顺身上,张保顺慢慢踱步进了明间,先冲诸位娘娘见礼。

在场众人即便要受礼,也不能心安理得坐着受,皆起身同他点头。

蒋敏脸上的笑容早就挂不住,却知道要如何行事:“来人,给张大伴看座。”

张保顺此刻已是满头华发,他眉眼之间只剩下暮气,周身气势降了许多,却越发沉稳凝练。

张保顺道:“谢和嫔娘娘。”

待他落座,才慢慢开口:“和嫔娘娘,方才老臣正好在慎刑司,慎刑司一早得了望月宫的旨意,准备过来听令行事,老臣好奇,便也一起来了。”

这话一说,蒋莲清面色便白了分。

从吴姑姑进来告罪不过一刻,怎么慎刑司就已经得了旨意,这会儿已经赶到了?

在座众人中的聪慧者早就猜到这是蒋莲清布的局,却并不能完全肯定,毕竟整个过程里蒋莲清也曾犹豫过。

但此刻被张保顺一语点破,众人心中的猜测便被坐实。

蒋莲清被众人一看,面上勉强才维持了些许笑意。

这一次救场的依旧是蒋敏。

“大伴所言甚是,今日我们娘娘宴请诸位娘娘小主,自当要严谨以待,若是除了什么事,我们娘娘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换而言之,望月宫一早就叫了慎刑司,不是为了捉拿沈轻稚,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平安。

但这解释实在太过苍白,也不过只挽回了蒋莲清的些许脸面。

张保顺淡淡一笑:“蒋敏姑姑说得在理,还是和嫔娘娘未雨绸缪。”

笑容渐渐落下,张保顺话锋一转:“可老臣刚刚怎么听到,和嫔娘娘要把沈昭仪娘娘下慎刑司?”

“这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张保顺方才在宫门外,已经有小宫人给他讲了里面种种情景,但张保顺却偏做不知,还要人再讲一遍。

吴姑姑见得世面多,这会儿倒是不怕,只有林盼低垂着头,心中早就打起了退堂鼓。

谁能想到,张保顺恰好来了望月宫。

是,他只是个宦官,如今也已经老迈,声望被年九福等新帝身边的人盖过去,但他代表的依旧是先帝。

他看似“人微言轻”,却无人敢当面质疑他。

而张保顺自己也很清楚,故而在国丧之后便吃斋念佛,从不出现在众人眼前。

此番他会现身,就代表着即便太后和陛下不在,宫里也不能让人肆意妄为。

他针对的是谁,亦或者太后和皇帝针对的是谁,看看蒋莲清的脸色,众人心知肚明。

局面一瞬扭转,蒋莲清慌了神,蒋敏却越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