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二合一(第3/5页)

研究氛围一时间无比浓烈。

第一个做出成绩的,不是国子监的学生,而是许青竹。

作为教授的那一方,她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应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而且让城静枫惊讶的是,许青竹研究的不是最近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而是用蒸汽机加快船的速度,控制船的航行。

看着许青竹想出来的图纸,城静枫好奇问道:“青竹是怎么想到要改进船的?”

许青竹毫不犹豫道:“当然是为了能去更多更远的地方,之前出海一次,就带回来了产量那么高的良种,说明海的另一边,还有许多我们没见过的好东西,当然要珍惜。”

“万一还有亩产上万斤的粮食呢?那就再也不用担心有人会饿死了。”

许青竹脸上尽是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看着许青竹闪闪发亮的眼神,城静枫也不知该不该告诉她,现在找回来的东西,已经是顶峰了。

在自然界中,再也没有亩产更高的粮食。

城静枫想了想,看看手里灵感爆棚,几乎在现在拥有的技术下做到完美,将现有材料和技术发挥到极点的航船设计图,最终还是没有打击她的这种美好期待。

也许正是这种饱含期待的正向情绪,才助力这样好的作品产生,还是不要轻易扼杀小孩的这种灵气了。

城静枫像是以往那样揉了揉许青竹的头顶,笑道:“那就等青竹的船造出来,咱们在去海外好好找找,说不定真的能有别的惊喜。”

许青竹的航船设计图开始建造之后,她一点也不藏私的将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讲解了一遍。

正是这一番讲解,撬开了压着国子监学子们的最后那一点阻碍。

在课程结束后,一个又一个蒸汽机的应用出现。

来自京城的学子,大多数往改善生活这一方面发展。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则是更多的以自己家乡存在的问题为基础,来想办法解决。

正如城静枫在勤政殿和几位大臣说的那样,交通,建筑,机械,造船,农业,铁路,军工,煤炭等等行业,全都有了蒸汽机的声音和畅想。

虽然有的还没有实现,有的只是一个好像根本行不通的方向,甚至可以说和蒸汽机毫不相关。

不过设想一旦被提出来,就会有无数人想办法去解决,前赴后继,越挫越勇。

甚至那些可能用蒸汽机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弥足珍贵,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不就是靠这样一个个猜想和欲望推动的吗?

城静枫给每一个理论完善的设想都写了一个批条,可以拿着这个批条去钢铁厂进行实物测验。

按照每一个设想的难易程度不同,还有技术的成熟度不同,城静枫批了不同的实验次数。

像是许青竹这样的蒸汽机与船结合的,就多给几次,若是像电风扇那样小的的应用,就给个一到三次。

有了想法,有了技术和国家经费的支持,国子监中的许多设计,都慢慢变成了现实。

尤其是那些解决家乡问题的设想,一旦实现,那种效果无异于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而且自己的名字,可能也会随着这个东西一起,被家乡的千家万户所知晓,甚至还能一直长长久久地流传下去。

每每想到这些,整个人都容光焕发了。

不少人还收到了家人的来信。

“十里八乡都在说你呢,爹娘在家都好,你爷爷可高兴了,拉着你爹喝了不少酒,到处去说你小时候的事情,可真是为咱家争光,家里的事情都不用你操心,你好好学,以后……”

农家出身的学子,看到这样一封家里的来信之后,眼泪都忍不住流淌下来。

虽然肯定是镇上的童生代笔的,但是这一看就是家里人的口吻,他都能透过这些字,想到家里人的语气,甚至脑海中都能浮现家人眉开眼笑,开心的听人夸奖的骄傲表情。

一些家中本就是官家,信中内容则内敛许多,不那么直白热烈。

但是看到开祠堂,写进族谱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之后,也是能明显的感受到那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这一刻,国子监学子的欢喜,似乎是相通的。

百姓之间的欢喜也是相通的。

在越来越多的国子监学子,将蒸汽机应用于各个领域之后。

百姓们纷纷都开始惊叹,原来自然科学这门学问这么厉害。

“陛下的两个弟子也都很不凡,全在国子监教书,还教出了这么多厉害的学生。”

“原来国子监可没见有这么多东西产出,全是陛下的功劳。”

“陛下肯定是精通自然科学这一门学问,所以才能做出这么多好东西。”

“之前我还觉得不太可能,现在想想学这些东西真的是有用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每个地方都有学堂教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