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3/4页)

可只要这些人能顺利让西夷后方产生动乱,对于大将军来说就是天大的好处了。

此后对面西夷那边的人肯定会疑神疑鬼,担心再次出现后方偷袭的事,加上冬季已至,对面主帅肯定会选择停止战事回去过冬的,如此持续许久的西线战事也能平息下来了。

大将军耐着心思在前线等了一天,等了两天,期间迎接了数次来自西夷对他们防线的进攻,等到大将军都在担心是不是扬威将军部队出现什么意外的时候,终于五天后,大将军在西夷对他们防线发起不知道多少波攻势时,看到了对方营地上燃起来的滚滚浓烟。

发愁了很多天的大将军终于是畅快地笑了起来,把这憋了这么长时间的消息传递下去,让守卫的部队集结起来做好迎接的准备。

大将军觉得这就是结束了,已经达成目的了,但对于扬威将军来说并不是这样。

看着这些被偷袭了后方狼狈窜逃的西夷士兵们,那是再熟悉不过的景象了,面对这西夷大军,他们毫无畏惧地亮起了自己手中的钢刀。

西夷这边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后方预备的士兵们甚至很多人手上都还没有拿到兵器,就被杀戮的仓皇向着前线作战的队伍涌去。

这些从后方来的人直接冲散了前面列装好那些部队的阵型,西夷的监军怒斩了很多人也没能阻止这些溃兵们对阵型的冲刷,反倒是因为自身的举动被大邵这边的士兵们发现了身份,一只飞箭直冲面门而去。

大将军站在高高的城楼上看着那潮涌而来的西夷溃军,以及在后方一会散开一会聚拢的大邵军队。

他们十多个人成一个阵型,四万人愣是打出来十万人的架势,即便是有些西夷那边有能力的将领飞速拉起一支能对抗的队伍,也在这个阵势之中整个被吞没。

那是什么阵型?大将军仔细看着这十多个人的阵型,他确认自己过去从来都没有见过。

大将军立即就招来了来报讯的那二十多个人,然而他们看了之后也纷纷摇头表示自己也没有见过,并且很自然地说道:“这肯定是大家在休息时候新讨论出来的,大家都打过西夷,肯定对西夷那边的打法很了解的。”

对这份理所当然的言论,大将军哑口无言,只得认真看着下面的情况,看着西夷那边的阵型彻底乱了之后,立即下令让城中的军队集结,出城对西夷的军队进行夹击,并且迎接扬威将军那边的队伍回归。

最终西夷留下了三万具尸体,其中大半并不是被大邵这边斩杀的,而是被溃散的后方部队冲击之后,死于同伴的踩踏之下。

再加上西夷那边各类被丢弃的重伤士兵以及俘虏,这一次偷袭和夹击配合留下了西夷那边军队近半的兵马,此后西夷再也没有能力再组织起来像样的进攻,不管情愿不情愿都必然是要停战,西都府已经可以提前撰写捷报了。

而带队冲击西夷后方的扬威将军队伍也付出了五千多人的性命,以及过半负伤的代价回归了西都府内。

西夷终究和大贞那边不一样的,即便占了偷袭之利,只要对方有缓过神来能有效组织起来一支队伍,都是很强劲的存在,哪怕最终能将这些队伍击溃,流血牺牲都是不可避免的。

更何况在一开始偷袭过度顺利和大贞国的情况过度相似,他们确实很多人都有些轻敌了。

但这样的伤亡比在大将军看来那是极为优秀的了,尤其是在那样环境之下,这支军队还敢在数倍于自己的敌人面前散开来,打出震慑人心的声势后,还能顺利重新聚拢起来发起冲击,这种对军队的指挥掌控的力度,即便是大将军自己都不认为能够做到。

“扬威坦言此战功并非他所有,乃是他们四万人齐心结果,其队伍之中无上下之分,众人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①,无论冤屈意见皆可畅所欲言,众人皆为队伍中人,无所欺压无所不公,作战仅各司其职,而非高低上下。”

镇北侯反复看着西都府大将军这封信件里描述扬威将军为什么会对作战士兵有如此大掌控力的这段话,恍惚间看到的并不是那支在西都府大将军看来神奇无比的队伍,而是另外一个协同会。

京都城协同会内就是这样的。

可用协同会的方法管理军队怎么可能?

镇北侯难以置信,在他心中军队就应该上下分明,这样的架势才能做到令行禁止,不让那些士兵们生出乱子来。

但现实里镇北侯却真真切切的看到这样的事情出现了。

为什么要担心生乱?

只要士兵们都深切认同自己是这队伍之中的一份子,他们又为何要生乱?

一直以来镇北侯他所寻求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很直白地摊开在他眼前,只是他完全否定了这个可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