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书与画(第3/3页)

“小子,这些药材,要不是马姑娘吩咐,还真用不到你的身上。”

张希孟还能说什么,活命之恩,咱得记在心里头。

五天过去,张希孟已经能下地走动了。

小家伙沐英自然是最高兴的,他围绕着张希孟,喜笑颜开,说的都是马氏,虽然还没正式收下,但已经差不多把沐英当成儿子了,给他新衣服新鞋子,脑袋上还有一顶精巧的虎头帽,十足可爱。

看样子沐英的干殿下有希望了。

张希孟替沐英高兴,却还没有想好,自己要如何立足。

朱重八和马氏成亲之后,得到了一处单独的小院。娶媳妇送房子,这待遇该让多少人流口水?

他们夫妻住的是正房,张希孟住的是东边厢房,除了临时的病房之外,还有半间屋子,堆了不少书籍,只可惜没人过来看,都落了一层灰。

张希孟相信无论到什么时候,多读书,当个优秀的做题家都是有好处的,当然了,个别疯子统治的赤几除外。

他走进来,小心翼翼翻看着。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杂书一定是广览博观的,而且还继承了身体里的记忆,看这些古文书籍并不算困难。

很快,张希孟就习惯了,他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看书,马氏注意到了,就告诉张希孟,这里的书都归他了,随便看。

张希孟自然高兴,在这个世道,能有几本书,一定是很宝贵的。因此张希孟一边翻看,一边整理,按照儒家经典,启蒙读物,诗词歌赋等等,分门别类,全部放好。

就在他把书籍整理差不多之时,发现还有个木箱子。

会是什么?

难道是金银财宝?

张希孟想去告诉马氏,但偏巧马氏不在,箱子上又没有锁,张希孟就给打开了。

等往里面一看,张希孟失望了,只是一些字画罢了,如今是乱世,字画当然是不值钱的。

如果没猜错,应该是红巾军杀入濠州之后的战利品。

金银细软有人要,这些精神食粮就没人在乎了。

张希孟随手翻看,出现在面前的赫然是一幅墨兰图,这幅画的兰花挺拔,刚柔相济,倒是一幅不错的作品……只不过张希孟也不懂古画,只是随便看看,但是当他看到了落款的时候,却不由得一震!

竟然是他!

这画家张希孟两辈子为人,都听说过他,先说这一世,张老爹活着的时候,就多次念叨,不能学文丞相,当学郑思肖!

文丞相自然是文天祥,郑思肖何德何能,能跟他老人家放在一起?

原来郑思肖是南宋的太学生,元灭南宋之后,他决心不做元廷的官,而且不论坐卧,都面向南方,每到冬至,他还要到城外面南而哭。

最让人不解的是郑思肖善于画兰花,可他的兰花无根无土,好似凭空出现一般,有好友就劝说郑思肖,该把土画上才好看。

可郑思肖反问:“土地都叫外人夺走了,你不知道吗?”

郑思肖一生忠于大宋,可见一斑。

他的墨兰图辗转流落到了盖章狂魔的手里,后来又被宣统带出了皇宫……上一世张希孟看到这幅画,是在倭国的大阪市立美术馆。

代表着一腔忠贞的墨兰图,却沦落到了异国之手,当时给张希孟的冲击是巨大的,那种愤懑简直扑面而来,旅游回来,张希孟很是恶补了不少历史。

如今又看到了墨兰图,张希孟的心情可想而知。

他全身心投入,竟然没注意,身后出现了一个人。

“张小哥!”

来人正是朱重八。

张希孟急忙告罪道:“是恩公,小子不该乱翻的,请恩公恕罪。”

朱重八很大度一摆手,“这些字画也没人看得懂,只当是废物扔着……咱见你看的入神,你懂这些?”

张希孟很谦虚,“就是听家人说过,谈不上懂。”

朱重八正好空闲,好奇心上来了,就笑道:“那你也跟咱说说,让咱长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