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2/3页)

随后就是有关土地分配的办法,口粮田,流转田,桑麻田,如何分配,随后是田赋如何征收,人口生息繁衍之后,土地如何重新分配……

俞通海看了半晌,渐渐的露出惊骇的神色,忍不住道:“经历,你们,你们当真按照这个做的?”

张希孟一笑,“俞头领来的时候,一路上所见所闻,总不会有错吧?百姓对我们的拥护,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如果俞头领还有疑问,我可以安排你们去看,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欢迎提出来,我们正好酌情改进。”

俞通海是大受震撼,忍不住叹道:“若是天下皆能如此,谁又愿意落草为寇啊?”

廖永忠沉吟道:“经历,俺想不通啊,你这里通篇都说土地,那,那巢湖呢?水怎么办?”

张希孟一笑,“好建议!真是好建议!河湖的确是我们的漏洞,眼下只是有些初步构想。因为河湖要防洪,要灌溉,每年投入的钱财不在少数,因此不能只是交给周围的百姓,普通人是负担不起来的。所以河湖水域的所有权,还是归朝廷。周围百姓可以享有打渔的权力,我们核准渔船数量,登记造册,针对收获,每年适当课税。至于这个税是多高,要怎么管理,到时候可以找各地的渔民畅谈,开诚布公,吸取建议,只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我们才会正式颁行!”

廖永忠眼睛一亮,忍不住对俞通海道:“俞兄,俺今天算是开了眼了,朱家军果然不凡,俺服气了!”

俞通海更加感叹,“岂止是服气,简直五体投地。咱们过来投靠朱家军,算是做对了!”

说着,俞通海站起,躬身道:“好叫经历得知,我们两家手下有一千五十艘大小船只,两万余名水师将士,愿意全伙归降,还请经历恩准!”

张希孟神色如常,并没有太多意外。

“两位头领,我现在还不能许诺什么,只是我们并没有水师编制,按照目前的情况看,可能会编制水师营,但是还要等主公的意思,也要有功劳服众。”

俞通海用力点头,“这个我清楚,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经历仓促答应,我们反而提心吊胆了。”

廖永忠用力颔首,“对,还是俞大哥会说话,俺也一样!”

张希孟又道:“既然如此,咱们就说说看,你们现在有什么困难,要怎么才能顺利归顺?”

张希孟举重若轻,甚至没有许诺太多东西,就换来了一千多艘船只,绝对称得起高明。而仔细剖析,张希孟给的是尊重,给的是理解,对他们也是正常对待,没有瞧不起,可也没有过分热情。

说到底这就是底气所在,俞通海和廖永忠想给他们手下人找个出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平。

他们是土贼不假,但维系他们团伙的,正是朴素的乡土情义。

尽管这些东西总是跟宗族宗法,地方山头纠结在一起,算不上什么好东西,但是不可否认,俞家和廖家,都要考虑手下乡亲的前途,要满足这些人的期盼。

这就是赵普胜等人跟俞家和廖家的冲突所在。

他们以为给了官职,给了好处,就该给他们卖命……可是俞家和廖家总想着照顾手下人,要顾全亲族邻里,因此他们和天完就有了矛盾。

反而是张希孟这种,照顾到了他们的所有部下,这俩人也能跟乡亲交代,因此投降过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经历,说实话,这一次是我爹吩咐我过来的,我们俞家早就一心要投靠朱将军。”

张希孟笑着点头,又看向了廖永忠。

这下子轮到廖永忠有些尴尬了,“回,回经历的话,我和兄长都是主张追随朱将军,但是我有个堂兄,他打算投靠天完,跟赵普胜等人走得很近,不管我怎么劝说,他也不听……不过请经历放心,回头,我,我就把他拿了!”

“不必!”

张希孟笑着摆手,“人各有志,你们到底是亲戚同族,他愿意走,就让他走,只是别带走太多的兵马就好。自此之后,你们各为其主,在军前切莫相互勾结,影响了大局,这便是有心了。”

“哎呦!”廖永忠大受感动,“经历官如此通情达理,真,真不知道让我怎么说了!”

廖家的分裂问题,竟然被张希孟三言两语化解了,更让这俩人五体投地。

那现在剩下的问题就不多了。

“庐州左君弼那里,他可能会出兵,我们会选派死士,阻挡他们。”

张希孟点头,“这个可以放心,左君弼的情况我一清二楚,他已经暗中投降了元廷。”

“当真?”俞通海大惊失色,他早就听到传言,说是左君弼跟元廷勾勾搭搭,但是一直没有证据,张希孟居然清楚,这也不免太奇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