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3页)

“……”

兰宜自觉问心无愧,但在贴身的侍婢面前,终究不能做到若无其事,她含糊而快速地道:“那你就知道,真的没怎么样。”

她这种身子骨,倘和沂王产生更激烈的冲突,哪还有命回来。饶是如此,之前养出来的一点元气也又耗了个差不多。

这一点翠翠倒是确定,她忧虑不减:“但是被大爷知道,已经了不得了。奶奶,到底怎么回事啊?我起初一点儿都不信,可大奶奶失魂落魄的,又说什么让奶奶别埋怨她,家里老爷都不许她来报信,她想了半天,偷偷来了,尽力了什么的。乱七八糟说了一通后才要走,我想再问问清楚,怕大爷和姜姨娘那边听见动静,没有敢拦,只好让她走了。”

兰宜嘴角勾了勾。

她应当笑不出来,但又确实觉得有点可笑。

怪不得纪大嫂傍晚时候才过来,使得杨文煦没能当天出城——按照她逃下山的时间来算,下午就该把信捎到了。

原是受了她父亲的阻挠。

纪大嫂对陆老爷该是实话实说的,陆老爷在知道有可能招惹上“谋刺沂王”的罪名之后,连求证一下都没有,就壮士断腕,将她这个“祸根”断在了外面。

她的父亲就是有这种直接而利索的趋利避害的本事,一如当年他陪嫁良田将她嫁入一贫如洗的杨家,一如多年后她做了鬼,他带着小儿子上京赶在杨文煦娶新妇之前让小儿子认“姐夫”。

“奶奶?”翠翠担心地唤她。

兰宜回过神来,她没伤心,这次的路是她自己选的,什么她都可以平静面对。

“没事。”兰宜道,“回来路上雨下得很大,他没注意。”

翠翠不能安心,她犹豫了一会,低声道:“奶奶,你是不是知道会出事……才不肯带我一起去进香的?”

兰宜眼神微微一颤。

日夜相伴到底不同,杨文煦那样精明,却对她做的事一无所知,翠翠一个实心眼的丫头,反而觉出来不对了。

但她不能告诉翠翠,翠翠知道的越少越好,如果事发,杨文煦不会太为难一个蒙在鼓里的奴婢。

“我怎么会知道,仰天观是因为沂王遇刺才封了山,”兰宜说了一半真相,“我从哪里知道这种事呢?我也不可能去行刺沂王呀。”

这点翠翠是相信的,连忙点头。

她虽然算是官宦人家的女婢,但还没见过什么大官权贵,沂王那样的人物,像是活在天上,无论好坏,与她们都该是毫不相干。

“奶奶,那究竟——怎么会,”翠翠有点结巴,她不知道该怎么问,极小声地道,“是沂王欺负了你吗?”

兰宜:“……只是个意外。”

说完见翠翠还是眼巴巴地看着她,只得多寻一句借口,“他认错了人。”

这解释不算太高明,更缺乏细节,但翠翠迟疑着,还是点了头,没有再问,一来莫名地有点不敢,二来,也怕伤着兰宜的脸面。

就当它是个误会,过去就过去了吧。

“大爷呢?”兰宜转而问。

她和杨文煦之间的一场较量是免不了的,她知道。

翠翠不清楚,出去问了人,回来答道:“听说前面来了客,大爷去待客了。”

**

杨文煦待客的时候很长。

似乎是一波客人走后,又来了一波。

这个消息是周姨奶奶带来的,她来看望兰宜,顺口说了前院的事。

“……是李家的三爷和赵家的大奶奶,去仰天观原为着散心,谁知碰上那样的事,岂有不怕的?如今人虽放了回来,一家子都不定心,不知从哪儿知道咱们家也有人遭了难,就上门打听来了。”

兰宜脸色未变,翠翠却有一层心虚,抢先道:“有什么可打听的?我们才回青州,比他们更不知根底,既然去了嫌疑,安安分分地呆着就是了。”

周姨奶奶笑:“谁说不是呢,偏他们觉得大爷有官身,消息该比他们灵通,老爷做主把人请进来了,大爷不好不见,只得去敷衍敷衍。”

又道:“大奶奶身上好些了?昨儿我听见大奶奶回来,刚来探望,就看见大奶奶往下歪倒,可是吓了我一跳。依我说,便是有一万个人行刺沂王,大奶奶也不可能是那其中一个,真是白白地吃了一遭苦。”

翠翠爱听这话,忙道:“可不是么。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事,和我们奶奶一点关系都没有。对了,还要多谢姨奶奶帮着扶了奶奶一把。”

“哎呀,那值什么。”

周姨奶奶显得全没放在心上,她今日不是空手来的,还带了点礼物,是一匹雪缎,她要展开给兰宜看,人不知不觉地站得离兰宜很近,压低了点的声语往兰宜耳朵里钻:“大奶奶那件衣裳坏了,想是穿不得了,这缎子素净又细腻,正好给大奶奶制件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