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3页)

和上次不一样,这次她提前跟朋友们打了预防针,向大家坦白了自己出国留学的打算。

陈知薇在电话里眼睛都要哭红了,闹着要在走之前,再见喻婵一面。

“薇薇放心,我会和大家好好道别的。”

仪式感是人们寄托感情的重要方式,她很感激C大的大家,给了她一个良好的开端。所以,作为回报,她应该还给大家一个完整的结束。

认真地向每个人说再见。

林安寒假的时候回来过一趟,听喻婵提起留学的事,嗑瓜子的手一顿:“要不,咱俩带着小柏去美国上学好了。”

“我说真的,”林安揽着喻婵的肩膀,给她分析,“喻小婵,你现在学的这个专业,未来肯定是要读研的,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在美国待的时间都不会短。不如就干脆一点儿,带着小柏一起过去,让他在那边上高中,等你毕业了,他差不多也十八岁了,能自己做决定回来还是继续在那边上,两全其美,喻小婵,你觉得怎么样?”

这的确是个很合理的办法,喻柏年纪还小,这么大点儿的小朋友,频繁地更换生活环境,很容易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所以,带着喻柏一起去国外读书,是目前的最优解。

但有一道难关,需要提前解决。

“喻小婵,你是不是担心留学的费用啊?”

林安看出喻婵的兴致有些不高,拉着她的手关切道。

“没事,”喻婵看了看蹲在阳台上搭积木的喻柏,“总会有办法的。”

他们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外婆就坐在旁边看电视。临近春节,裴老师给实验室的所有同学都放了半个月的假,喻婵索性带着喻柏回桐城陪外婆。

在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外婆自考了家政服务专业证,现在在外面给人当专业的家政阿姨,不用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工资还比以前高出了一倍都不止。

她能找到追求的方向,喻婵发自内心地开心。祖孙三个其乐融融地住在一起,不用刻意布置,家里就多出了不少年味儿。

林安走后,外婆拉着喻婵拐进主卧,从床底摸出个沾满灰尘的信封。她眷恋地注视着信封上的素笺小字,脸上露出了无限怀念的神情。

喻婵认出信封上的字,有些惊讶:“外婆,这是?”

外婆的神情有些恍惚,正在透过信封看一个被留很久之前的人:“乖婵儿拆开看看就知道了。”

喻婵带着几分期待和茫然,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有一张银行卡和一封小纸条。

纸条上的字体和信封上的一模一样,都写着同一句话:希望我的女儿可以永远幸福快乐。

隔着厚重的时光,喻婵再次被拉到多年之前的那个午后,沈茹坐在光里,一边给她梳头,一边将对她的关心和不舍,都藏在那些温柔絮语里。

那是她见沈茹的最后一面。

时至今日,“妈妈”这两个字,在她脑海里已经逐渐有些陌生了。

十岁之前,每年能见到她和喻宋明的日子,屈指可数。六岁那年,沈茹和喻宋明到小镇上去接她回家。彼时年幼的喻婵根本不认识他们两个,甚至以为“爸爸妈妈”是“叔叔阿姨”的另一个称谓。

十岁之后,成长路上的每一个节点,就再也没有他们的陪伴了,喻婵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地走过去。

也不是没有怨过,为什么别人就有父母其乐融融地陪在身边,而她就只能一直孤零零地一个人。

可是现实已然是这样了,再怎么怨,再怎么不甘心,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

“这里面,是你妈妈在你出生那年就攒起来的钱,每年都往里面存一点,说要以后给她的女儿做嫁妆。”

“她怕自己和小宋出什么意外,你没人照顾。就告诉我,这卡一定要收好,等你以后要结婚,要买房,或者遇到什么难处的时候拿出来。”

外婆的话还没说完,喻婵就已经捂着嘴巴泣不成声了。这么多年,她总是觉得,没有父母的爱,也能过得很好。“妈妈”“爸爸”,这两个汉语中最简单的词汇,于她而言,和课本纸张上那些冰冷的文字没有什么区别。

她从小到大都没怎么和他们相处过,她爱他们,却也明显能感受到,沈茹和喻宋明这两个人,在她脑子里越来越陌生了。

可沈茹的这张卡,却明明白白地告诉她,即使他们已经不在了,即使岁月已经蹉跎而过了十几年,但母亲的爱,依旧还在伴随着她左右。

妈妈总是会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沈茹分明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就替喻婵想好了一切,想要尽可能地,替女儿遮挡风雨。她说,希望我的女儿,可以永远幸福快乐。

喻婵死死地攥着那张卡,任由泪水滑落脸庞。她才不是没人爱的小孩,有个女人,用她来自十九年前浓烈而深沉的爱,再次抚平了她内心的怨怼和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