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4页)

想到母亲一边高兴元春表姐有了名份,一边又懊恼二舅母水涨船高,黛玉便再一次感到了人的矛盾和立场。

母亲希望贾家好,因为贾家是她的娘家,凡是姓贾的都是她的血亲。哪怕是二舅舅亲生的元春和宝玉,母亲也盼着他们好。但二舅母却从来没盼着林家好过……

楼梯处,脚步声中参杂着环佩声,一听便知道来了一群带了首饰的娇客,近前又有丫头们通传请安声不绝于耳,也让楼上的女眷们都知道来的人是谁。

湘云三步并两步的跑上楼,一见贾敏和黛玉便扬起一抹灿烂笑容:“姑妈安!林姐姐好!”

“姑妈大安!”宝玉紧随其后,双手抱拳对着贾敏作揖后,又调转了一下方向,对着黛玉轻轻做揖,“林妹妹!”

黛玉还了一礼,起身又见三春等人已经上来了,便笑着站在那里等着她们给贾敏请过安后再见礼。

一番请安,又分别落座后,众人便说起了家常。

首先要问的就是贾敏怎么回来了也不提前打声招呼。

“昨儿才下的船,今儿一早我们老爷去吏部,我便带着玉儿回来了。”贾敏对众人解释了一回,便撒娇似的瞪了她老娘一眼,“还不是老太太上次说‘今儿说回没回,明儿说回又没回。叫我老太太苦等’。这一次可不敢叫您老人家等了。”

也不怪贾母抱怨,上次贾敏回娘家,从年初拖到年中,又从年中拖到年尾,最后还是转年的秋里才上的京。人来了京城,老太太能不抱怨两句?

这一次到也不是特意没通知贾母,而是他们家是跟在朝廷运盐税官船的后面一路上京的,这才不好提前言语一声的。

酸了亲娘一通,贾敏才将个中事简略的说了两句。听说是不方便传消息,贾母到也没再问了。问了几句路上可好后,又问起了林家在京城的宅子:“家里可都收拾好了?”

“旧年便已经收拾好了。”端起茶杯轻轻抿了抿,贾敏才继续说道:“等过几日安置下来了,我下帖子,咱们娘们也去看看我家的梅花。”

不过这都要等林如海正式授了官职,然后才好大宴宾客通知亲朋好友此等喜讯以及宴请林如海的新同僚以便开展工作。

极少能出门的三春闻言,脸上都带出了几分期待,湘云到是无所谓,不过想到天越来越冷了,冰雕也能弄起来了,便决定这两日便叫姐妹们去她私宅玩乐一天。

少时,秦可卿看着时辰差不多了便上来请示酒戏。贾母闻言笑着叫她安排。

一时丫头媳妇支桌,摆了早就准备好的酒席,楼对面的小戏台子也开始暖场,丫头送了戏单请贾母点戏,贾母点了两出戏又将戏单给了贾敏,贾敏也随手点了两出便又转了出去。

听戏吃席,众人说笑,王夫人还欠欠的上来撩贾敏。“妹妹瞧着清减了不少。”

贾敏闻言,对王夫人轻轻挑了下眉,“没有二嫂子在,龙肝凤髓也味同嚼腊。等忙过了这阵子,二嫂子可要好好疼疼我才是。”

清减算啥,回头你亲自喂胖了就不清减了。

来京的路上贾敏就跟林如海说了一回‘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又说老太太年事已高,入京后必要时时探望。

林如海听了自是不会反对。不但不反对,还劝贾敏多回去尽尽孝。

然而林如海哪里知道,贾敏是打定了主意就算不能每天都回荣国府蹭顿中午饭,也要尽可能的蹭个够本。

哼!

王夫人咬了咬后槽牙,开始跟贾敏炫耀元春这个贵人女儿。贾敏早就料到王夫人会跟她来这套,一边赞赏的点头,大说特说贾家血缘多好多好。好像元春有多优秀跟王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为了表示全是贾家的功劳,贾敏还将王仁提了出来。

恶心了一回王夫人后,贾敏又开始吓唬她,她说起了梨香院,说起了给客人下逐客令的‘国公爷’,用担心的口吻说着当今知道了会不会和元春一起追忆老臣,会不会影响元春的宠爱。

其实贾敏肯定当今已经知道梨香院的事了,但她同时也肯定她二嫂会关心则乱。

言语上占了上锋后,贾敏话音一转,就转头跟已经开始装聋做哑的贾母约了初一去寺里上香。

她老子这么折腾,不是子孙过于不孝就是缺了香火。不过她老子到是跟她当初想到了一处,这薛家呀,确实是不能留在荣国府里了。

不过转念一想,贾敏又会想是不是因为他们父女俩都不留薛家,薛家那哥儿才会被人盯上的?

也不对,自已娘家别看还是国公府,可也没有叫皇子宗室忌惮的牌面。

看一眼坐在她二嫂旁边的薛王氏,再看一眼二嫂…虽然那娘俩瞧着怪可怜的,但她二嫂未必是个爱护手足的。住在外面兴许是逃过了一劫,也未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