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2页)

不过这个举人的年纪至少要在四五十岁之间,并且有屡试不第的经历,否则很难说服他放弃自己的名声来干这么一场忍辱负重的大业。

要知道这事一出,那位举人这辈子是别想再回家乡,甚至是落叶归根了。怕是家里的祖坟都得叫人撅了不可。

胤禟看向湘云,心忖了一句:这主意,可真损呐。

是不是真损,湘云不知道。但在湘云看来偷税逃税这种行为当真不可取。而且她的这个主意之前未必没有发生过。也许只是受害者太少,这才不了了之,没有让人引以为鉴。

胤禟想到这个主意也是为了给国家增税收,从长久看来是利大于弊的。

仔细琢磨了一回,对湘云点头,可行。

嗯…都说一事不烦二主,那这个可行的主意回头还是交给他四哥来弄吧。

还不知道又有什么脏活,累活,挨骂的话落到自己身上的四爷此时还带着幕僚们研究商业税呢。

一边跟幕僚感叹胤禟觉悟高,一边又说起了此项税收后大清每年又能有少银子入国库,一时间四爷整个人都觉得日子美好,空气甘甜。仿佛那些因为催帐而升起的暴躁都消散了一般。

……

正月初七,吃面条。

胤禟一大早就又跑到湘云这边蹭了一碗堪比御膳房的好面条,然后问了一回湘云今天都有什么安排这才带着人出门了。

天太冷,胤禟也懒怠骑马,直接叫人套了马车去了百货商场。

昨天替他八哥解围,不得不帮忙接收一批商户,今天怎么都得看一眼百货商场的情况才好去干旁的事。

到了百货商场,胤禟看了一眼临时售卖区的各种柜台,满意的点了一回头,之后见了李二叔和李卫。见李卫是个机灵的便将李卫带在身边一块去了旁处。

忙了小一天,胤禟才想起昨天湘云说的用举人下套的事。一边让人去看看四爷在哪,一边坐着马车往那边晃悠。

虽然大清的天下轮不到他做主,但大清永远是大清,永远在爱新觉罗家的手里握着,那他这个九爷才是爷。而且大清富裕了,惦记他银子的人也就少了。这事趁早弄了,也能早受益。

李卫跟在胤禟身边大半天了,跟着胤禟从百货商场出来,再入了瓷器公园,再转到其他地方,看着胤禟有条不紊的处理各种商场上的事,李卫心里对胤禟的崇拜又高了一大截。

原本在去福建之前,李卫总认为胤禟生意做得大是沾了他皇阿哥的身份。可去了一趟福建,或者说在去福建的船上,看着胤禟见天的与那些幕僚管事开会,李卫便知道是他想左了。

再是皇阿哥,若没有七成的本事也是个棒槌!

“爷听说前儿你还去找云丫头了?”坐在马车里,胤禟闭着眼睛假寐也由着李卫打量,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问李卫,“你前儿送云丫头的东西是哪来的?”

“背着我二叔去了趟了码头,从洋人手里买到的。”听到胤禟问,李卫不敢迟疑的说道:“爷要是瞧着好,小子再去码头找找,说不定还能碰到。”

那东西是个西班牙商人带来的,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就是瞧着怪有趣的,便买了下来。

胤禟点头,“也罢,是那丫头喜欢。回头再得了,爷重重赏你。”玩了两三天还没腻,可见是真喜欢。

“是。”

说起湘云,李卫发现他又有好几天没见着人了。看了一眼自始自终没有睁开眼睛的胤禟,李卫又拿出一块小怀表看了看时间。知道今天肯定去不上私宅那边了,便又悻悻的将怀表揣到怀里。

他又得了好东西,想给那丫头瞧瞧呢。

少时,马车到了雍郡王府。胤禟便带着李卫一路畅通无阻的进去了。苏培盛亲自来接人,一边给胤禟打千行李,一边不动声色的观察跟在胤禟身边的李卫。

不是太监,也不是侍卫,瞧着眼生,又一身锦缎,难道是谁家的小爷不成?

四爷此时正在书房里。

他拿着一本三字经给对面榻上的三岁大小的嫡长子弘晖启蒙。

弘晖是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出生的,到今年三月份就三岁了。亲自给长子启蒙,也是四爷对这个儿子抱了太多的期待和疼爱之意。

听说胤禟来了,四爷也没挪地方而是直接叫人引着胤禟来书房。于是胤禟一来第一眼就看到了他那早夭的大侄子。

想想钮钴禄氏生的混账,这个大侄子真真是可惜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