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第3/5页)

一时,丫头上了茶点瓜果,李纨一边亲自端茶与李婶子,一边笑着对这娘仨说道:“娘娘心疼老祖母和下面的弟弟妹妹,便下了口谕让老太太领着咱们搬到这边住,老爷太太们仍在府里。老太太一早便进宫了,姑娘们上学去了,兰儿和他叔叔们在前面的院子里读书,要晌午才回来。这里没旁人,婶子和妹妹都随意些才好。”

“也有一两年没见着了,家里都惦记着你呢。”李婶子闻言不由又放松了几分,拉着李纨的手问她这两年如何了,又将李家父母给李纨的书信递给她。

李纨没着急看信,而是说起了这两年京中发生的事。

娘娘省亲就是头一件的大事。

元春是贾兰的亲姑姑,纵使元春待贾兰不如宝玉,也不会差太多。元春好了,她们娘们自然也能借着光。

正聊着呢,又有人来回事,李纨坐在那里三言两语就将事交待清楚了,又爽利又展样,再不似之前看到的模样。随后李纨又转头与李婶子母女说话。

“咱们也是下了船才知道老太妃薨了。”李婶子心忖了一句死的真不是时候,便又与李纨说起了金陵和京中诸事。“咱们在南边的时候就听说女校今年会扩大招生,还要招一些有专长的女孩,可是这样呢?”

“这到没听说,不过婶子却是问对人了。咱们家的三位姑娘都在女校上学,三丫头还是那个什么学生会里管事的,消息总能比旁人灵通些。”李纨一边说一边看了一眼房中的小座钟,“她们申时左右就回来了。这会儿都巳时了,用过了午饭,也就差不多了。”

“咦?府里的三位姑娘都在女校读书?”李婶子闻言多少有些诧异,很是震惊荣国府的姑娘竟全都在女校上学,难道荣国府还有她们不知道的身份和底气?“我听说好多王公大臣家的女儿都进不去呢。”

李纨闻言就是一笑,“说来也是巧了……”

见李婶子好奇,李纨便将女校的来历和湘云与府上的关系说了一回。李婶子听了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原来人家不光能上学,还是免了学杂费的。

娘们几个说起话来,时间快的仿佛眨眼间的功夫就到了午时。厨房那边问了宴席摆在哪,李纨便说摆在她房里,完事又让人去看看贾兰下课了没有。

贾兰那边刚好下课,叔侄四人往园子里来时就听说李婶子来了。于是四人便都过来给李婶子请安。

李婶子是李纨的婶子,宝玉几个来请安也是表示对李纨这个寡嫂的尊重。

李婶子来前就让人准备了伴手礼,此时见了宝玉四人,又许出四份一模一样的出去。

随后贾兰和宝玉几个去吃饭,留李纨独自待客。

以前大家伙都是在贾母房里用饭的。最近贾母不在,便都改到了李纨房里。如今李纨这边有亲戚,宝玉便带着贾兰几个去了他院子。

虽然宝玉还是喜欢漂亮姐妹,却再不像原著中那么孟浪了。不过仍旧会跟湘云说一回。

天地间多少精华灵秀,竟生出这些清秀绝色来。

湘云是那种两天不逃课,三天早早的坏孩子。得了宝玉的消息,知道李纨的两个堂妹来了,湘云还特意下了帖子请李家的两位姑娘去女校参观。

女校最近搞了个参观活动,即女校的学生都可以邀请两位女性来校参观。

湘云正愁自己那两张参观票给谁呢,一听李家来了两个小姑娘,便直接将自己的票给了这二人。

原定的参观日期是四月十八,不想出了老太妃一事,这个参观的活动就不得不延期了。

申时过半,三春才回了园子。听说李婶子来了也如宝玉几人一般没回自己的院子而是直接过来见礼。

三人穿着统一的无袖褙子,而褙子的左胸印有女校校徽,一看便知道是校服的一种。

落落大方的与李婶母女见礼,不过几句客套寒喧便说到了女校的问题。

这事探春知道的最详细,也由探春跟李婶子娓娓道来。

前几年女校招生时针对都是上流社会的宗室勋贵家的女孩,父兄官职低的都入不了学。去年的选秀临时班就是一个信号,今年九月份女校便准备面向全国各阶层的女孩招生。

但为了给世人一个缓冲,女校这边仍旧设置了高门坎。

咱们打出来的旗号是招收优秀生员,所以你必须通过入学考试,还必须有项特长的。如此一看仿佛女校扩招是为了给贵女们招陪读。

李家姐妹都是自幼读书识字的,倒不担心会通不过入学考试,只是这个特长…什么是特长?又要精通到什么程度?到是一下子难住了她们姐妹。

……

李婶子不是第一次来贾家看望李纨,但这一次却是李婶子最放心也最舒服的一回了。

小叔子和小姑子都敬重寡嫂,家下人等也都规矩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