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第2/4页)

蕴和不自在的笑笑,“他孙子多大了,陈家除了他没其他人了吗?不是我们不想带走,他跟着我们只怕也是卖身为奴,这陈家能答应?”

她不是天真不谙世事的无知千金小姐,她知道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过不下去的时候会卖女儿。但卖儿子的几乎没有,更何况听他的意思这孩子还是陈家唯一仅剩的。这样的人就算直系亲属没了,族里也会帮忙照顾着,怎么就到了卖孩子的地步?

陈和泰讽刺道:“怎么不能答应,跟着你们至少能活,留在陈家村能干什么?”

很快他们就见到了陈和泰口中的孩子,那孩子跪在院子里,正跟一个老太太卖力的搓着稻谷,看到陈和泰,他像嗖的一下子站了起来,他想跑之后不知为何又停了下来。见陈和泰看过来,他鼓起勇气道:“我没想混你家饭吃,我只是见祖奶奶辛苦想要帮忙。今天我肚子不饿,我吃饱了。”

小孩很瘦,一看就知道是长期饥饿导致的,蕴和明明听见他肚子咕噜响,他却坚持说自己不饿,好似这样就真的不饿一样。

陈和泰没理他,只对着康熙等人道:“看见了吗,就是他。他爷奶过世之后,他娘过不下去带着他跟家里的钱财跟人跑了,之后他爹不知所踪,他也不知怎么回事,反正有一天早上起来就见他蜷缩在自家家门口。大家见他一个孩子可怜,这大半年都是东家一口、西家一口的喂着。可你也看到了,我们村并不富裕,养活自己都难,谁又愿意给别人养孩子。”

尽管他才六七岁,哪怕他懂事的吃很少,可是他吃一口别人就少吃一口,大人还好知道他可怜,孩子可不懂这些,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他总会被人欺负,被骂做‘乞丐’。

陈和泰家跟陈大年家紧挨着,他娘心疼孩子总是偷偷省下吃食给这孩子,他大嫂知道后骂骂咧咧整天指桑骂槐弄得家里不得安生,而他看了心里也不好受。

他不是不帮,而是实在帮不下去了。他不忍心看自己的亲娘饿着自己去救济别人。

蕴和看的心里很不好受,她忽然把侍卫提着的礼品拿了过来,那里面是他们从苏州城买的点心。做戏做全套,既然是寻亲,不带礼物怎么行。

打开盒子,蕴和拿了一块点心递给他,“肚子饿了吧,吃吧。”

那孩子并没有接而是抬头看陈和泰,陈和泰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他没好气道:“看我做什么,你小子好日子来了。这是你那没见过的大姑奶奶的主家,人家来苏州办事特意来看你们的。”

那位老人这才看过来,她眼中含着泪,“是小花啊?”

陈和泰过去拉着她的手,“娘,不是小花,是小花的主家,小花没来。”

老人有些失望,她道:“当年我就说不应该卖小花,大家你省一口我省一口总能活下去的,是大年他爹不听啊。还好,还好小花没记恨我们。”

当年日子不好过是真,但也没有到非卖儿卖女的地步。老人还记得当年小花哭的那叫一个惨,原以为小花会恨她爹娘,所以这么多年才不回来,原来她没有。

老人有些激动,“这就好,这就好。老一啊,你回头去大年爹娘坟上烧一烧,让他们知道小花没怨他们。”

蕴和拿帕子擦擦眼睛,她道:“大娘,这点心您尝尝,我们都听说了,这几年多亏了你们照顾这个孩子。”

老人没接,她只道:“都是应该的,应该的。”

蕴和把纸包塞在她怀里,“我特意挑的软乎着呢,您尝尝。如今天气热这玩意儿可放不得。”她叹道,“看您的年纪应该也是陈奶娘的长辈,这东西本就是给她长辈准备的,您吃也一样。”

老人这才拿出一小块掰了一点尝了尝。

小孩一直看着老人的动作,见老人吃了,他才把手里的那块塞在嘴里。小孩吃的很急,有些狼吞虎咽。蕴和怕她噎着过去拍了拍他的背,“慢点,我带了很多,不够还有。”

陈和泰从屋里搬了桌凳出来,又端了几碗水,他搓搓手,“乡下人家没什么好招待的,老爷夫人别介意。”

人家送的点心他虽然没吃过,一看就知道很珍贵,可惜他家太穷除了白开水什么都没有,这让他脸有些发烧。

见康熙往前走,侍卫赶紧过去给他用袖子擦擦凳子,康熙坐下端起面前的水,“别说,找了一上午路,我还真有点渴。”说着他就一饮而尽。

康熙没嫌弃他们,喝了他们的水,陈和泰母子俩对他们的态度更和善了,老太太话多,问了很多陈小花的事儿,大概她也知道贵人老爷家讲究,她没拉着康熙问不停,她问的是蕴和。

蕴和有些尴尬,宫里又没有叫陈小花的,她怎么知道陈小花如何。绞尽脑汁现编,蕴和都要被自己尬死了。偏康熙也不帮忙,就在那看着她瞎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