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3页)

手术中用完的那些医用垃圾,混着血水放在一只铜盆中,丫鬟按太医的吩咐,端着要去烧了。

“等一下!”

唐荼荼垫了块帕子,捻起里头一只手套的边缘,细看。

她胸口像被重重敲了一锤子,这手套不是肠衣做的,竟是乳胶材质的!

一根根指套都完好无损,指尖的地方各有一个凸起的小圆点——唐荼荼知道这个小凸点是什么,这是在手套制作流程中会留下的。手模型蘸取乳胶后,胶液在干燥过程,随重力滴落,会凝结成这么一个个的小凸点。

唐荼荼定了定神,再去看铜盆里的手术刀,长柄短刃,薄薄似柳叶,不知道是什么金属做的,泛着银光。

她站在太阳底下,直觉得头晕目眩。

手术服、医用手套、柳叶刀……

——这都是什么啊!我是活在梦里吧!

在屋里坐了一刻钟,直到容嘉树清醒过来,有了知觉,王太医才踱着步子从屋里头出来。

全神贯注这么久,他有些疲乏了,一出门,竟看见唐荼荼用手在这铜盆里翻拣,王太医骇了一跳,忙上前敲在她手腕关节上。唐荼荼手一麻,连帕子带手套掉回了铜盆里。

“唐姑娘别碰这些,都是污物。”

唐荼荼睁圆了一双眼,气儿都喘不匀了:“王太医……您这手套是哪儿来的?还有新的吗,我能看看么?”

“姑娘说笑了,这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别人嫌晦气还来不及。”一群疡医都笑起来,有人从医箱里给她翻出一只,递了过来。

唐荼荼忙接到手中,这回不用隔着帕子摸了,乳胶的触感分明,这只手套有韧性,有弹性,胶面并不滑手。

她年纪小,手也不大,手套戴不紧,有些松松垮垮的,换成太医就正正好了,弹性能很好地贴合手掌。手套里外两边都干干净净的,唐荼荼凑近了闻,有一股淡淡的药酒香。

太医们瞧着有趣,笑道:“这是浸过药酒的,能去污除垢,不然手套不干净,缝合处容易生溃长烂疮,就要命喽。”

他们几人说得稀松平常,唐荼荼呆站在原地,她抓着这只手套翻来覆去地看,一寸一寸地摸,这才慢慢瞧出了一些端倪:手心手背厚薄不均,不像是工业制品,是人工制作的。

瞧唐家二妹神情古怪,捧着这手套好像捧着个什么稀罕玩意似的,容家大少爷、大少夫人和两位小姐都凑了过来,围了一圈脑袋。

太医叫他们几个逗笑了,无奈地开了医箱,给他们一人发了一只,派发吉祥物似的,叫这群少爷小姐看稀罕。

容家大少爷道:“这东西确实从未见过,是哪儿来的?”

王太医道:“是海南、两广那地方进贡来的,价钱不便宜,民间瞧不着,宫里边却不少见。宫里娘娘们讲究多,隔着这手套诊脉,总比悬丝诊脉要准得多。”

一院子人说说笑笑,唐荼荼脑子里似装了一百只鸭子嘎嘎乱叫,她拼命集中精力去想。

——一千年前的古代,就有橡胶制品了吗?!

——一千年前,哪里来的乳胶手套生产线?!

海南、两广与京城相距何止万里,特意进贡这手套,一定是因为时下医术高明的大夫已经认识到了医用手套的便利,是如何认识到的?

如何制作、如何保存、如何运输,是有了完整配套的生产运输线吗?

他们还会用药酒浸泡消毒,是揣摩出了细菌学?

还有那根几乎成了后世外科医学代表的柳叶刀!是古代就有的手术刀雏形吗?还是哪个穿越者创新的……

手术过程中呢?是不是也有后世的影子?

唐荼荼满脑子千八百个念头打转,喉咙里堵了一堆问题,结舌了半天也没问出来,她眼睁睁地看着太医们出了院子,去偏院休息了。

……

容府里的手术叫阖府上下忙成一团的时候,江凛正在东厂的殓房里挑尸体。

殓房地界不算偏。一百多万人口的京城,每天死人的数量不少,内城中总共有六座殓房,没有家人认领的尸体都会先存放在里头,防止尸身烂在街头生了疫。

东厂这座殓房却特殊一些,是专门存放宫里内侍尸首的。这些人入宫的年头太久,前尘往事都割了个干净,十具尸首里头,起码一半都寻不着亲戚。

这样的尸体就算死而复生诈了尸,宫外也没人能认出来。

正是后晌,当空的太阳红亮亮的,江凛抬脚跨进那道门,再顺着台阶一路向下走到冷窖中,一前一后的温差直叫他头皮发麻。

冷窖中摆着两排寿材,都是最近几日新死的、无人来认领的尸首,以太监最多,也有宫女和女官的,有上了年纪的,也有年纪轻轻“暴毙”的。

江凛喉头滚了滚,举步上前,从最右边的尸身挨个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