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第3/3页)

“奇珍楼不用跑着腿儿天南海北的进货,因为人家生意大,招牌响,京城富贵人家一听‘奇珍楼’,没人不知道的——所以天南海北的客商来了京城,都是捧着货,客客气气往他家楼里送的,再由楼里眼光毒辣的掌柜选货。”

“他家楼里的货品都会写上徽记,盖个红戳儿,上有‘奇珍’二字,这就是招牌——‘奇珍楼出品,精中选精’。”

“他家一个门帘卖五两,能买得起的富贵人家,不差这五两,差的是它家徽记带来的体面;花用不起、偏偏又想买回去摆阔的人家,才会为路边的摊货驻足,在两三钱上跟你计较——有珠玉在前,客人反而会觉得你这帘子,是仿着奇珍楼竹帘做出来的假货,不值那个价。”

似一道灵犀闪过脑子,唐荼荼渐渐听懂了:“我错在定价太便宜?看起来像假货?”

华琼:“是地方选错啦!骑着马、坐着车的富贵人,谁会买路边小摊呢?赤着两条腿走路的,谁会花一两半买条门帘呢?一两半够吃多少顿肉了?”

“你再想想:哪儿的百姓有钱,也爱买摊货,不在意徽记的?”

唐荼荼试着问:“西市?和西头的住户?南边也行,南边住着好多来游玩的外地人,一定有很多客人没见过这竹帘画——这么说来,我最该避开的就是东市了!”

“对喽!”

华琼笑道:“东市上客人瞧不上的路边摊儿,西市上多的是富民富户,想要这份体面——跟达官贵人家挂一样的竹帘子呢!你说他们乐不乐意?”

唐荼荼如醍醐灌顶,瞧今儿天色不早了,把剩下的竹帘画拉到西市去,第二天一早又在西市支了摊。

她怕卖不出去,索性把价牌改成了“一两三”,算算一两三也大有得赚。

西市上流摊儿太多,怕是得有千数,市署不发牌子,也不要市金,只有差役绕着街检查秩序。

这下生意好得出奇,到了半下午,剩下四十多幅竹帘画就全卖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