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七零之龙凤呈祥(42)(第5/7页)

姑娘们在沈家村的厂里工作,这十里八乡,哪里有她们沈家村的工作条件好?连县城都没有,县城生活花费多,还不一定能省下那么多钱呢?

沈青松又在这个时候说女儿也能有宅基地,于是乎沈家村的姑娘更加不想住到外面了。

父母有盖房子的钱,可以建小楼房,一家几辈人住在一起,更加热闹之余,也有个人的空间。空着的宅基地,用来种菜种果树也挺好,听说之后食品作坊还会开发水果类的食品。

现在小楼房是村里最时髦的房子,几乎每一家都是这样的想法。

沈青松顺势将去年就已经做好的沈家村规划图贴出来。

“我知道很多人今年都有盖房子的想法,我跟大家说一下,村西将作为住宅区,村东就是各种厂房,这样大家生活的环境也能更好。”他站在大图前,给大家讲解。

“小学、阅览室和医务室、村里的办公室等功能性场所集中在村口这一片,特别是医务室和村里的办公室,方便外面的人一进来就能看到。我们挨着学校,还能看着学校那一片,万一有什么事,也能及时赶过去。”

“至于现在大部分人住的地方,我们可以弄个大广场,周边建铺子,县城里供销社,可能咱们以后自己村里也有供销社呢?让大家也能有地方吃喝玩乐,也不至于谈恋爱都只能在山路上谈。”

不少青年红了脸,年长的人则是哈哈大笑。

有婶子打趣道:“那可不,刚才我还看到红飞和孙老师在路上绕弯儿呢。”

孙文赶紧护住沈红飞,耳朵红得要滴血:“婶子,我们,我们明天就要结婚了。”

“知道知道,婶子给你们包个大红包哈哈哈!”

大家发出善意的笑声。

现在沈家村的青年男女,比以前更加抢手了,男青年是周围村里乃至县城里的女婿热门人选,女青年是儿媳妇热门人选。

主动权掌握在沈家村的青年男女手里,也就不那么急了。

不过,经过了这些年的教育熏陶,特别是青年们看过了不少书,考过了那么多次试之后,发现有共同话题还是很重要的。

所以选伴侣也不像是以前那么随便了,好好地选,将来也能好好地过日子。

村里如火如荼地铺水泥路、盖房子、办喜事。

厂子也在如火如荼地投入生产。首都那边也传来好消息,纸巾、洗脸巾和卫生巾都被下了订单,她们正在赶工呢,这赚了钱,正好可以拿去盖房子。

对于纸厂来说,这正好是个完善部门的好机会。

顾细正式任命谭老师为质量监督员,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关乎到她们的声誉。

继大订单之后,又有一件大事来了。

“我们村里有一个推荐上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沈青松在喇叭里道,“初中以上学历,成分干净,我们村的人基本没什么问题。想报名的人,三天内来我这儿报名,三天后,我们统一投票。”

这消息一出,村里沸腾了,有人欢喜有人愁。

他们村有初中文凭的人可太多了,顾主任和大队长整天地让人考试,胡教授带着一众老师在屁股后面追着他们学习考试,竞争特别大。

自从停了高考,上大学对很多人来说成为了一种奢望。这个工农兵大学的创建,寄托了好多人重返城里的梦想。

开心的人,自然是觉得自己有希望的人。

不开心的人嘛,就比如——

沈广庆眼巴巴看着林妙:“媳妇儿,你会去报名吗?”

林妙本来想说“不”的,可是看到男人那眼神,又想到平时这家伙总是提不上去的成绩,计上心来,道:“报啊。”

沈广庆觉得天都塌了,糟了,媳妇要走了!

“一定要报名吗?”他可怜兮兮问。

“嗯。”林妙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在沈广庆看来,就是林妙狠下心,一定要报名了。

呜呜呜,他可太伤心了。媳妇儿……媳妇儿不要他了,他真是太差劲了!

林妙赶紧跑出去的原因是,再不出去,她就要被沈广庆那表演给逗笑了。

她呲牙一笑,就得让他急一急,谁让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大伯和大伯母明确说了,以后晋升上,能力重要,学历也重要。有学历总是比较保险,可沈广庆那家伙,却总是说自己学习差,看不进去。

沈追凤也在问卫则这个问题:“你会去报名吗?”

卫则反过来问:“你希望我去报名吗?”

他定定看向沈追凤。

沈追凤奇怪卫则为什么会这么问自己,她诚实道:“你想报就报,不用问我。”

“我是你现在的丈夫,如果我当选了,我很有可能好几年都不会回来。”卫则道。

沈追凤:“哦。”

她想了想,道:“其实,好像也没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