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七零之龙凤呈祥(43)(第6/9页)

袁县长哈哈大笑道:“青松,恭喜恭喜啊,你这个大队长看录取通知书都看到手软吧?”

沈青松也难得开起了玩笑:“袁县长,您接报喜电话是不是也接到手软?”

两人眼里都盛满了笑意。

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羡慕地看向这几人。

卫则扭头,在人群中找到沈追凤的身影。

沈追凤以为卫则是在讨要恭喜,连忙说了好多句吉祥话,开心笑道:“卫则,我真的为你开心。”

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真好。

卫则抿唇一笑:“谢谢。”

周盼盼这个成绩,沈红飞激动得喜极而泣。这么多年的相处,师徒俩的感情早已如同母女那般深厚。

周盼盼抱住沈红飞,又抱着莫雯,哽咽道:“老师,雯雯也能考得很好的,等去了首都,我一定好好照顾雯雯。”

“都好都好,”沈红飞笑道,“咱们村里人,都要相互照顾。”

张兰芳似觉得自己在梦里,她生了一个差点考到状元的女儿?只差两名嘛,没关系,在她心中,广莲就是第一名!

她激动万分,一会儿说要摆酒,一会儿说要祭拜,还是沈广莲喊住了她:“娘,我要小时候的压岁钱,你说帮我保管的。”

张兰芳:……

她好气又好笑:“给你给你都给你,行了吧?”

省里的记者看到理科状元来子同一个地方,闻风而动,抱着好奇的心来到沈家村。

她以为这一篇报道的基调应该是寒门出贵子,贫苦人家孩子艰苦学习之类的,可是没想到,来了沈家村之后才发现,这儿的环境,比她经过的县里还要好。

房子是统一的红墙绿瓦,路上是水泥地面,旁边还有花圃,小广场里还有许多给孩子玩的设备,甚至还有木头做的健身器材。

这还是村里的老人给她介绍的,要不然她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

比起村里人,她更像是从乡下来的土包子。

她对这个沈家村的兴趣,和对两个理科状元的兴趣一样大。

采访两人的时候,记者和摄影师就发现,这两人提起最多的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和大队长。

包括她问其他考生也是,问村里人也是。

之后,她在村里参观,发现了更多的事情。

这夫妻俩居然懂那么多,是他们开了这么多的厂子!

这布告栏上的照片,也真实记录了村里的发展,记者迫不及待要给两人做专访。

顾细面对采访自然不陌生,她游刃有余地和对方交流,沈青松在一旁做补充。

记者充分感受到了顾细和沈青松的魅力,她昨晚采访,喃喃道:“有实力的人,在哪儿都能发光啊。”

记者迅速写好采访稿,她都想好了,先把沈家村状元和高考的报道发出去,吸引人看,然后再把对顾细和沈青松的专访发出去,肯定会有更多对的人看。

沈家村收到了那么多录取通知书,本来就引起了周围乡镇和上面的注意,随着报道的发出,更加引起了轰动。

这里不仅有被顶尖大学录取了的人,还有很多上了大学的人,既有质量,也有数量。

一时间,沈家村的风头大盛,就连沈家村系列产品都买得特别好。

村里人真是痛并快乐着。

快乐是因为最近有那么多喜事,痛是,居然要加班,不过有钱喔,那还是很开心的。

沈青松顾细和考上大学的考生家长们商量一起摆流水席。

这是沈家村的大喜事儿,值得庆贺一番。

“大队出一部分钱,我出一部分钱,剩下的大家都随意,不拘多少,”顾细笑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重要的是一个热闹。”

村里人知道顾细和沈青松的爽快为人,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能让顾细和沈青松吃亏。

大家打算既出钱又出力,一定要把这场喜事办得热热闹闹。

七大爷几个老人走进来,递出几个红包:“这是我们几个老家伙的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

其他人:“这……”

顾细和沈青松对视一眼,笑着道:“长者赐,不可辞,这是您几位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我们代表小辈们收下了。”

七大爷几人开心了,脸上笑成花:“这就对了嘛,还是小顾懂我们。”

等几位老人离开,顾细笑道:“咱们把这笔钱拆开,给出门的小辈们包红包,图个吉祥。至于几个老人拿出来的钱,以后我们另外找个由头发回去就好了。”

其他村民笑了,都道:“这个办法好!”

顾细还邀请记者一行人留下来吃席,顺便给他们村里拍张大合影。

办流水席那天,沈家村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无论是谁过来吃一顿都行,沈家村就是这么大方。

当然了,菜主要还是以素菜为主,反正绝对能填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