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重聘求娶(第2/3页)

“她的家弟……”有官员交头接耳说,“岂不是小王爷?”

“还小王爷呢?要改口了。”旁的官员纠正道,“小王爷如今凭着自个的军功加封为一字亲王,安王!”

-

汉临嫣接着道:“臣女家弟宋北溟,因早失父母,无人料理婚事;又遇重伤身残,蹉跎至今,已二十有一。”

宋北溟长年在靖都为质,京中之人皆知,听到此处,皆是露出惋惜之色。

“宋家无长辈主事,长嫂如母,不敢不管。”汉临嫣昂首望着高高的殿室说,“我家梦泽遇着一知心人,两人情投意合,互许终身。身为长嫂,今日特带来聘礼,求陛下指婚。”

汉临嫣郑重地解下背来的五把军刀,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字排开。

汉临嫣先托起最右侧的一把说:“此刀名为‘扶雨’,乃是臣女夫君牧之的配刀。臣女夫君驻守边关多年,今年于娘子关一役中伤了双手,再拿不动刀,‘扶雨’由此归入家中刀堂。今持 ‘扶雨’来,为聘礼之一,求娶幼弟的知心人,愿二人风雨同舟,携手与共。”

“扶雨!”一侧的官员惊叹地垫脚去瞧,小声说,“这是宋星河的配刀,踏雪军见刀如见人,此时把拿配刀来求亲,交出来的就是宋星河的举家支持。往后那女子娶回家,虽是次媳,也会受长兄长嫂优待。”

有官员小声应和:“说起来宋星河才是宋家长子,长子交出配刀来替幺弟求亲,便是以长兄如父之礼,来主持弟弟的婚事,有心了。”

-

“此两把刀,一为震风、一为烈缨,”汉临嫣捧起中间两把刀,沉默许久,泪如雨下,哽咽道,“乃是我家翁家慈之配刀。二老一生戎马,战死在五年前的云湖保卫战中。高堂不在,未得见家中儿女成家,臣女既入宋家,自要承接高堂遗愿。特以翁慈之配刀,许未来弟媳宋家管家之权。愿弟弟和弟媳百年好合,白头偕老。”

震风、烈缨。

这是两把大名鼎鼎的刀,曾让莽戎闻风丧胆。

听此刀名,便似听到北原的厮杀声。

在场之人想到宋青和苏红缨的壮烈殒身,皆是悲怆落泪。

有学生忍不住抹泪道:“北原老王爷、老王妃当年死的惨烈,尸骨不全地运回来的,山河动容。宋家为守北原,家破人亡,于国有大功。如今宋家长媳拿着老王爷和老王妃的配刀来求亲,就是以宋家一门忠烈为证,视新儿媳为自家人。这诚意,十足了。”

“而且管家之权都许诺交出去了。”有学生小声说,“她是长媳,是郡主,又是晧命的二品侯爵夫人,做宋家的当家媳妇,分量足够。竟是要把主母之位主动让给宋北溟的妻子。高义啊!”

“你忘记了?宋北溟如今是亲王!”旁边的学生提醒,“宋北溟虽是次子,却继承了北原王位,又凭自已建功追封了安王,以他的地位分量,妻凭夫贵,他的妻子就是一品王妃。他们成家之后大可分家出去,自立王府,这样也免了家中位份争议;若不分家,就得按着长幼之序,你想想,建安郡主以什么去压制一个王妃?我瞧着还是建安郡主通情达理,现在许诺交出管家权,落个好名声,也省了日后家中摩擦,不伤着兄弟情分。”

-

“此为幽篁、冷锋。”汉临嫣托起最后两把刀,伏地许久,已泣不成声,“乃是我父我兄之配刀。我父兄月前相继殉国,他们曾留信于我,要我势必促成梦泽亲事。梦泽的知心人,乃我父兄之徒,我父兄以师父之命,许以配刀,经我之手,为梦泽加聘。”

“这……连汉阳老将军和汉临漠将军都出面为这婚事做主。”一旁的武官们听了错愕许久,叹声道,“幽篁、冷锋乃是汉家军的主刀,刀如其人,代表的是汉家一门的荣光。这礼真的太重了!”

“是啊。这五把刀加在一起,莫说娶个普通贵女,就是求娶公主也够了。”有人望向站在汉临嫣身后不远处的燕灵儿,压低声音说,“安王配灵儿公主,倒是绝配。”

“咦,不对,郡主方才说求娶之人乃是汉老将军和汉将军的徒弟,而公主没有拜过两位将军为师。而且同时是汉家父子的徒弟,有这等待遇的,只有一人……”有人说到此时,惊诧地捂住了嘴。

“莫非说的是……”旁边武官不可置信地瞪圆了眼,“太……太子殿下?”

“说起来,安王与太子殿下确实关系非同寻常。”

“婚姻之外,如何相处只是私事,可哪有男子与男子明目张胆成婚的?胡闹嘛!”

“而且,一个王爷娶太子殿下,又成何体统?”有些年长的官员跺脚,“太子乃是一国储君,岂是可以枉图的?”

-

汉临嫣对这些弃耳不闻,她满面是泪,继续道:“臣女今日带五把配刀和宋汉两家的诚意,来替梦泽求娶一女。此女乃岳东郡人,知书达礼、文武双全,乃宋家必娶之人,名为宣隐,字是微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