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叮嘱(第4/4页)

惠妃母子同款皱眉,异口同声:“这算什么小毛病?顶多是小爱好。嘎珞可不能对孩子过于严苛……”

正说着呢,康熙就带着太子来了延禧宫:“远远就听你们娘几个欢声笑语,聊什么呢?”

“在说皇阿玛您优秀的二孙女。”

瑚图里宜敏比?

康熙对这个自己亲自赐名的孙女印象可深刻了,当即笑问:“哦,那丫头怎么了?”

胤禔滔滔不绝,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二闺女是如何坑她额娘金镯子的。

康熙震惊,伊凤脸红,胤礽有些迟疑地张了口:“瑚图里宜敏比这……这虽聪慧,但是不是有点耽于外物了?”

“该稍加管理一下吧,小格格家传出爱财的名声可……”

不大好三个字还没说完,胤禔就急了:“太子这话说的就有失偏颇,爱财怎么了?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方,不做守财奴,也不为财而泯灭良心,就没什么不好。”

胤礽可怕他大哥大嫂跟皇阿玛误会啦,赶紧解释。

“孤,咳咳,我不是说不好。只是世人多偏见,女儿家总是格外艰难些。名声对瑚图里宜敏比来说,很重要。”

胤礽满腔好意,真为小侄女着想的。

可偏偏,他小侄子的阿玛额娘一个穿越又重生,万事看淡,只要女儿们喜乐安康,一家子幸福和美。连前头那些个抱怨,也都风水过耳式。说说就算了,约束肯定不过分约束的。

只适当引导,让孩子成为金钱主人的样子。

另一个则直接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太子的肩:“我知道,太子是为孩子好,可你这想法不对啊!首先,金银无罪,爱财、惜财不是坏事,更不该被说嘴。”

“你大嫂要不是爱财,想为两个格格攒多多的嫁妆,能以皇子福晋的身份不辞劳苦地整日里琢磨么?”

“她不琢磨,就没有冰点阁,就没有火锅坊跟烧烤城啊。辣椒、西红柿、土豆也保不齐在哪个花圃、温室里明珠投暗着,更不会有蒙古诸部落纷纷上表请参加年班啊!”

年班?

那不是先帝在时便定下的规矩么?

蒙古四十七旗分作两班,循环交替着于年底入京朝贺。以为朝廷对蒙古诸部管控的手段之一,今上亲政后又几乎每年巡幸塞外 ,接见蒙古诸部首领。

算是在年班之外,又多了个夏巡。

无非是蒙古诸部带些个方物来进贡,表示对朝廷的臣服。而朝廷呢,好好招待着,再赏赐些个金银锦绣的回去,深化满蒙一家的主题。

依伊凤看,有那么点现代分公司领导去总部参加年会的意思了。

深化感情,增加归属感、掌控力的同时。表现好的,还能升职加薪,收获皇上赐的如花美眷。不好的么,也许就申斥,甚至夺爵,好好的牛羊跟草场都便宜了旁人。

当然后者情况极少。

毕竟朝廷要对噶尔丹用兵嘛,之前得笼络蒙古诸部,让人奋勇厮杀。之后还得奖励有功之臣,继续安抚笼络,以待下回。

正因为知道,伊凤才迷茫:“爷莫大话,妾身不过给孩子们攒点嫁妆而已,还能牵扯这般国家大事?”

“这可不是大话,是福晋这小生意做出大文章来了。不信,你问皇阿玛跟太子。问过之后,你就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出类拔萃了。”

康熙&胤礽:……

虽然无语于自家儿子/大哥这个脸皮厚度,但还是双双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