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3/3页)

本轮比赛场地最远成绩,那条荧光绿线,还在凌放名下。

下一位出场的,是本土作战的郑太贤。

镜头从他站到跳台助滑道开始给到他,看得出,这位韩国新星的表情有些焦虑。

他起跳后蹬,爆发力还是很大——

“诶呀,心急了!”苏靖客观地点评。

郑太贤腾空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前倾的过程中出了一点小状况。

也不知道,郑太贤是不是也在寄希望于加大前倾幅度,把距离再提上去些——只靠看是判断不出来了,因为,他没有良好地完成这个动作。

“郑太贤空中这个第一次转换,这才叫弯腰太大了!咳,就是说,可惜了啊!”苏靖狠狠皱眉。

对于冲击奥运领奖台的运动员,这是比较大的失误。

低曲线起跳类型也不好调整,为了及时止损,郑太贤达到俯冲姿势时,前倾幅度比他平时还不如。

郑太贤落地在94米。

“和凌放差太多,姿势分也追不回来了!”

果然,虽然裁判给了57的姿势分高分,但是凌放、克努特的本轮总分,都稳压郑太贤。

不用解说讲,观众们都立刻能算出来,凌放现在两轮加起来,总分是第一!

而还没出场的只有哈萨克斯坦选手阿伊苏了!

或许、或许今天能有中国跳台滑雪的第一块奥运金牌!?

各大平台都在实时讨论,对于如此激烈紧张的项目角逐,谁都不敢说鹿死谁手。网友们都是暗搓搓地期待着。

能赢吗?能赢吧?

阿伊苏出场。

这位和凌放关系也不错的哈萨克斯坦运动员,是个很憨厚阳光的小伙子。由于技术类型的选择,他看起来比凌放壮实了一圈儿。

凌放的这位哈萨克好友、以及本届冬奥剩下的唯一强敌,此刻表情凝重认真:

第一跳他的距离分就不如凌放,但是加完姿势分,他的总分比凌放的高不少。

按理说本该有些心理优势,但是凌放第二跳追了上来。

他不一定能超过凌放第二跳的距离。

这就反而给后出发选手造成心理压力了,被上一轮成绩不如自己的对手紧逼上来,总是不太舒服的。

裁判台示意没问题,场地指示灯保持长绿,允许出发。

但是,进入助滑道六分钟过去,这位面容坚毅的哈萨克斯坦运动员,并没有出发。

哈萨克斯坦的跳台滑雪国家队教练是德国人,镜头里能看到,这位教练容色严肃,也紧盯着场地实时风场图的屏幕,迟迟没有给自己的运动员下达出发指令。

“啊,看来阿伊苏也在等风啊!本场比赛的金牌竞争非常激烈!”女主持人有些紧张地说着。

“唔……看起来,阿伊苏他们这是也仔细算过分了。”苏靖接话。

“顺风起跳啊……是不是对他这种选手而言,很冒险,”女主持人问,“阿伊苏这种爆发力型的低曲线选手,本来飞行时长就是劣势啊,他更加不适合吧?”

苏靖微微攥拳,“怎么说呢,这是世界顶尖级别的选手了,上个赛季,阿伊苏拿到世界杯分站里的8站大跳台冠军,9站标准台冠军,几乎可以说是制霸整个赛季!这种选手……对风的处理,很可能也有出乎意料的表现。”

“我们的互动平台有观众好奇,会有极端情况是——大家每个人都等风等很久吗?”

“那也不会人人都等。顶多就是前五的较量吧,会开始有人比预期延后,之后再来几个内卷的,也想等……有时,一场比赛明明天气情况很好,只因为教练员们等风的操作,就可能会比预计延长50%的时间。不过,也只有第一梯队的选手会这么操作。”

女主持人念平台评论:“……有人觉得阿伊苏这么厉害,其实可以争取距离远些?还有必要这样冒险吗?”

“有!我推测阿伊苏对这个跳台也很不熟悉。第二次距离能不能比上一跳远,他很可能没把握。咱们保守估计,如果他不搏一把,只继续按上一跳距离发挥的话,凌放总分会超过他3分!”

那将是决定本届奥运会男子标准台金牌归属的3分。

“我之前和大家讲过,跳台滑雪的最大权重在距离,其次是姿势,但是现在……”苏靖对女主持人,和镜头前无数的中国观众说:“恐怕是风力抵扣分能扭转乾坤的特殊时刻!”

这是竞技体育的巅峰博弈,每一分,都不能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