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2/6页)

这一次走,是真的不会回来了。

姬龄杀青的那一天,蒋麓挑了一柄长剑,以姬龄的样子给剧组所有人舞了一套剑。

哪怕锻炼强度不如之前,他也仍旧身姿矫健如风,空中翻跳利落干净,剑花挽得好似蛟龙出海。

蒋麓同姬龄向众人深深鞠躬的时候,铃姐眼睛都是红的,搂着苏沉揉了半天眼睛。

“舍不得,”她说话时都在吸着气:“真是舍不得。”

“我参加这个项目的时候,才三十出头……一晃都过这么多年了。”

苏沉的杀青时间原定在最后一天,但蒋麓怕他缓不过来,往前提了半个月。

最后一幕戏拍完,青年像是在雪山树海时一样,怔怔问这样就行了?

“对,你演得很好。”

蒋麓走向他,当众对他张开双臂。

“演员苏沉,你为这部剧付出了九年,辛苦了。”

苏沉有些茫然地和他拥抱,回头看向众人时,所有人都在鼓掌。

这几个月里,他看着剧本一点一点变薄,像是流水逝去,无可追回。

可真正结束的这一天,意识都好像有些恍惚,就和开始时一样不真实。

他像是做梦一样,再次看蒋麓,看自己完全演完的剧本,看含泪告别的所有人,无意识地摇了摇头。

蒋麓低声道:“你还好吗。”

“不太对劲。”苏沉皱起眉,敲了下自己的头。

像是在做噩梦,醒不过来……

此刻已是日暮黄昏,天空绽放出告别用的焰火,人们在拿着手机拍照留念。

他还穿着戏装,留在之前的那一刻。

蒋麓用眼神示意经纪人帮忙挡一下过来求合影的众人,带苏沉去卸妆休息。

等假发衣袍尽数卸除,化妆师也退出之后,蒋麓拿出了一封信,如同留到此刻的药。

“你还记不记得,舅舅之前给我们分别写过一封长信,嘱咐要成年后再打开?”

“梁姨和叔叔把信留到现在,想等你看完了再进来见你。”

苏沉褪掉有关元锦的所有装饰,再坐在镜子前,抬眼看见如今的自己。

他像是看了许久,重新认识那个黑发黑瞳的青年,然后打开了老导演的信。

纸页被保管了很多年,没有受潮受热,但打开时声音很脆,像是再用力些会有损坏。

卜愿用了老式钢笔,有些字迹还是几十年前的写法,很有年代感。

「亲爱的沉沉:

成年快乐。

也许打开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了,但这不要紧。

临终前,人总有许多话要说,落笔时反而不知道该先从哪里开始好。

佛偈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你在剧组度过的这十年,会是不同于任何人的人生经历,其中亦真亦幻,并不完全与这段戏有关。

作为导演,我看见你不断成长磨练,让天赋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锻炼,实在欣慰。

演员之路总要有许多试错。我需要嘱咐你:接受试错,接受失误。

你在我们剧组,遇到的一切都很好,但这不真实。

我第一次做导演时,连多个机位的设备都没有,两个摄像机翻来覆去地重新拍,拍到演员直骂娘。

浪费的错误镜头有很多,可没有那些错误,我永远不会知道对的该怎么拍,下一次怎么跳过这些错。

佛偈里的高深句子,你不一定能立刻明白。

可在你离开剧组以后,会开始接触真实的生活。

有好剧本,就有坏剧本,可他们最初端到你面前时,一样都看起来很好。

也许你演得很好的地方,会有人摇着头说太不好,相反同理。

卜爷爷要告诉你,孩子,人间到处是镜子,没有一面是真的。

任何人都在映照着他们心目里的你,也许到最后,你看着自己,都觉得陌生又糊涂。

可糊涂以后,明白怎样才不糊涂,又是一门学问。

我这个老糊涂,也许是病得有点重了,总是说一些大道理。

前面那些,都是卜愿导演的话。

作为一个看着你长大的长辈,允许我再多讲几句。

你十岁时被我们选入剧组,几乎整个成长过程都在剧组里。

我叮嘱过你爸妈,叮嘱过蒋麓,也叮嘱过你。

凡是演戏所用、所记、所录,都要在最终杀青的那一天烧毁。

有的鹰在幼鸟学飞时,不仅用长喙把它丢下悬崖,还要严厉呵斥,把幼鸟驱离巢穴,令其自谋生路。

你的爸爸妈妈没有演过戏,也没有在剧组长住过很多年。

听爷爷一句话,再好的老巢,如果不尽数拆除毁掉,也会废了从中孵出的幼鸟。

向前走啊,孩子。

什么都不要留念,都烧掉吧。

你留着它们,停在原地,看见人们都远远走掉了,只会更舍不得。

你不能一辈子都活在重光夜里,当断则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