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要开始了(第2/2页)

辽天祚帝失踪后,辽国推举了皇叔耶律淳当皇帝,可惜这一位也不是抗压的,朝廷风雨飘摇,当了几个月就直接病死了,随后才有人推举了耶律雅里当皇帝,这位更是神奇,在那种大厦将倾的情况下,不收税就算了,还想把国库仅剩的一点财富分给穷人,遇到罪犯抢劫,也只是让人赔偿了事,说是这是因为朝廷才让他们活不下去抢劫的,不能因此问罪他们,在这些行为被群臣反对后,他直接摆烂,沉迷打猎,在位三个月,最后在没日没夜地捕猎中猝死了。

可以说,辽国最后操作,那几个继承人并没比大宋三大傻好到哪去。

这样的朝廷,不灭才没天理。

但就算这样,大宋也不是辽军的对手,后世记载,辽国大军在面对金人反复八九次的冲锋后,才会溃散,而大宋的军队,那是一触即溃,根本受不起第二次冲锋。

这也是赵士程不但没有阻止海上盟约,反而提前促成联金灭辽的原因,毕竟如今在很多忠心臣子眼中,大宋虽然局面不行,但至少表面上,还“没有那么烂”。

但今天林灵素的话将他惊醒了,他毕竟是一个人,没办法在天下尽量平稳的情况下完成政权迭代,做不到的,就算做到了,也后患无穷。

那位说得真对,造反不是请客吃饭,没法那么文质彬彬。

如此的话,拉拢种家之主,就非常重要了——南宋一代的名将基本都是出自西军,而种家在西军都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只要老种相公不死,将来对西军就有足够的号召力,才能拧成绳。

嗯,等一下……

一些隐隐的思路在其中串联起来,赵士程轻轻点着桌案。

看来,这次上天不一定要示警,也能示吉啊。

只要北伐前期顺利,又有上天示吉,画宗很有可能也御驾亲征,不去前线,但去靠近河北的路的地方坐等收复故土的功从天降——最好那些想要蹭功劳的文武百官也能一起出去。

至于后方监国的,必然不会是太子赵桓。

因为画宗如果真出门,不可能放心——他可是刚刚上位就把其他竞争者都杀掉的人。

嗯,到时在天像里可以这么写“九龙(虚数,龙的数量视画宗儿子的数量而定)拉车,四海归一”就是差不多的意思,让林大师帮着解释一下就好,反正最终解释权归神霄派所有。

这件事情,画宗周围的那些奸臣们,肯定会添砖加瓦,给予助力,因为这些太监们也想争个青史留名的机会,就像明朝的堡宗,被太监们一怂恿,就去主动去送了土木堡的数十万大军。

如果太监们不动如山,大不了给钱,让帮着说好话,他反正不缺钱,如今大辽风雨飘摇,群臣可都想着去捡桃子呢。

嗯,还要通知金朝的阿沃,让他给宋使交一份厉害的战绩,告诉他再不出兵就别想要幽云了。

最好是画宗一家全数打包,都送过去,还不用附带家眷。

但如此一来,中原势必动荡,各地会出现支持各种宗室的人物,但这问题也不大,只要有西军支持,还有足够的血统,完全可以把老爹送上位,毕竟他可是真的近宗,血统够,在诸宗里的人缘不错,尤其是这些年宗室投资都捏在他手里(虽然实际是五嫂在打理),很多人都觉得老赵可惜了,明明有才能,却因血统被蹉跎了。

光是想想老爹被诸军强推着上皇位时的表情,再想想他会如何剧烈地抵抗挣扎,赵士程就忍不住按了下唇,遮住了自然上扬的嘴角。

甚至脑补了一番老赵拿着剑抵住自己的脖子,说你们再逼我,我就死给你们看……

不不,不能这样不孝,赵士程摇晃着头,把这种画面从脑子里晃开,开始思考要如何操作。

肯定是不能勾结辽国的,但赵士程非常相信大宋君臣把自己送掉的能力,也相信耶律大石萧干这样的名将肯定会因地制宜——毕竟他若真的把皇帝送过去了,如此天大的要害,要是那位还处理不好,就不配成为称霸中亚的一代雄主了。

但若是皇帝真的被抓了,倒是可以勾结一下舟儿,让不该回来的人,不要回来了。

嗯,差不多,计划很完美,至于是那二位是被金人抓还是辽人抓,这其实不算是区别。

剩下的,便是请辽国与金国的两位好朋友,帮个小忙了。

得抓紧时间,大祭是正月举行,只剩下三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