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第2/4页)

李兰的奶奶正佝偻着腰,端起一大盆水往锅里倒。

她的奶奶在为明天去镇子的街上卖东西做准备。

镇上会有赶集,每隔三天就赶一次,到时候去镇上的人会非常多,能够更快的将东西卖出去。

李兰和她奶奶卖的东西是当地大山里的一种特色美食,用豆子熬制,名字叫做豆子酱。

在她们这个家庭里,卖豆子酱得来的钱是唯一得收入来源,祖孙俩靠这个,勉强维持着温饱。

但是制作豆子酱很是复杂,因为这个东西需要用火煮很久,需要人专门守着。

这是一家人的生活来源,说什么也不能懈怠,因为一旦没有笔收入,她们会连交电费的钱都没有。

而去镇上的那条路,为了节约用钱,她们不会乘坐大巴,需要走足足两个小时的山路。

李兰的脚因为长期走路,已经变得十分粗糙,不像一个小女孩该有的脚。

李兰就蜷缩在阴暗的灶前,望着灶里的火焰熊熊燃烧。

借着火光,李兰拿出一本早就黄褐的书籍。

李兰只读到了小学三年级,她现在已经没有上学了。

虽然上学的学费是免费的,但是其他东西需要花钱,她和奶奶支付不起那笔花费。

这本书是一本语文书,里面的一些故事和文字让李兰格外向往,文字于她而言,是能让人展开想象力的东西。

她最喜欢里面的一篇课文,课文里介绍了蓝国的一种美食,是一种用碳火烤制的鸭子。

里面的文字好优美好生动,上面写鸭子皮很薄,咬起来嘎吱脆,轻轻一戳,那皮就会流油。

这段文字让李兰浮想联翩,每天晚上做梦的时候,她都会梦到吃鸭子。

可是鸭子对于李兰来说太珍贵了,这附近只有两只鸭子,是邻居家的,而这只鸭子需要留着下蛋,蛋用来卖钱。

这一夜,李兰看着灶里熊熊燃烧的火焰,脑子里满是那只熏鸭。

早上五点的时候,李兰的奶奶就开始用碗装豆子酱,随后又将碗放进篮子里,因为去镇上赶集的人大多去的都很早,她们也需要早点去,才能够将这些豆子酱全部都卖出去。

她们出门时,外面的天还没有亮,很黑,两人就拿着一个不怎么亮的手电筒走进黑夜之中,就好像被整个黑暗淹没,吞噬掉身体。

奶奶弄了两个篮子,两人一人提着一个。

李兰篮子里的豆子酱很少,提着并不费劲。

刚一出门,外面的风就凶猛地吹来,吹得李兰脸颊生疼,像是有刀子在脸颊上划动,留下一个又一个伤口。

两人一路上行色匆匆,经过一个小时艰难地行走,总算是到了镇上。

因为路上泥泞,她的鞋上沾满了泥土。

在进入小镇之前,她们经过了一户人家。

那是一家三口,父亲抱着自己的孩子,在教他识字。

李兰羡慕地看着一切,但是在对方父亲察觉到的时候,又立马将头转了过来。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让其他人看见她眼睛里的羡慕。

到了镇子后,李兰用手简单地拍了拍身上的泥,随后和奶奶一起,找了一个角落,卖起了豆子酱。

奶奶的背十分佝偻,样貌又苍老,这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同情,但是也容易引起其他人的讽刺以及厌恶。

李兰前脚才卖出去了一份豆子酱,后脚,一个男人就走了过来,直接踢翻了她们装豆子酱的篮子。

“真是的,一个老人做的豆子酱有什么好吃的,完全不注意卫生,肯定又脏又垃圾。”

李兰连忙将篮子拿起来,也幸好里面的豆子酱基本上都卖光了,才没有损失太多。

李兰眼角浮现出了泪水。

不是的,这个豆子酱很干净,碗也洗得很干净的,虽然她们家穷,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对她们?为什么要说这个是脏东西。

她们做豆子酱的时候,始终都小心翼翼,不让灰尘染到它的身上。

小小的李兰内心深处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这么对她,她只觉得眼眶旁有什么东西在打转。

两个小时的时间,篮子里的豆子酱总算是卖完了。

奶奶摸了摸她的头,带她去下馆子,吃了一碗素面,这算是难得的奢侈。

小镇上的素面便宜,只需要大概四块钱,但对于祖孙俩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下馆子对于普通的小孩,总是特别兴奋的,里面加了辣椒,加了调料,还有青菜,和家里下的面比起来,总是带着特别。

李兰挑出了一部分给自己的奶奶吃,末了,连汤都喝得一干二净。

两人要离开这家店的时候,两个小孩突然冲了过来,其中一个小女孩认出了李兰。

“是李兰,真的是李兰。”

“好久都没有遇见你了,李兰,你现在在哪儿上学啊。”

这两个人是之前李兰的同学,还算要好,可是现在,她们穿着白色的衣服,被父母打扮得白白净净,而李兰呢,即便认真的梳洗过,脸上依旧带着龟裂的伤口和去不掉的宛如高原红一般的红色印记,她站在背脊弯曲的奶奶身边,是很多人眼中可悲的穷困孩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