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7页)

“奶,去市里,真的吗?”卫子英一听要去市里,小眼睛忽地亮了。

哎呀,她早就想去市里看看了,但是却一直没有机会,人小没人权,爸爸妈妈不带她,奶奶又不去城里,害得她到现在还不知道西口市在哪个方向。

“嗯,真的。”周桂随便应付了一句,夹着卫子英回了家。

回家后,周桂把卫子英搁到地上,进了隔壁钱老二家。

钱二媳妇这会儿正在捅耗子洞,说是厨房里有只耗子打了洞,里面有窝耗子,正在捅呢,想把那窝耗子弄出来。

“二婶子,你咋过来了。”钱二媳妇灰头土脸地看着周桂。

周桂:“娃她二表婶,我要去城里两天,这两天,你帮割两背猪草,还有河里的鸭子,晚上一起帮我赶回来一下,回头志勇志辉放假了,我让他俩给你打两天柴。”

卫良峰腿不好,割猪草这种要蹲下的活,他干不了,周桂要去城里,家里一些每天都必须要干的事,只能让钱二媳妇帮忙干一下。

钱二媳妇拍了拍脑门上的灰:“去看永华两口子啊,去吧,家里我给你瞅着。”

相邻这么多年,两家一直都是这样,谁要有个啥事,都是让隔壁帮忙喂鸡喂鸭,照看家里,所以钱二媳妇没一点推脱,一口就应下了。

“那我去了,这两天就麻烦你了。”周桂乐呵一笑,就回了自己家。

到家后,她进进出出,给卫子英收了套换洗的衣服,然后找了个干净些的小背篓,将一两个月前,苏凌云给苏若楠带来的高考材料给全收到背篓里,装好后,在书上面放了张帕子隔上一层,把灶上熏着的腊猪蹄给弄下来,拿了谷草包着,放在书上面。

做完这些,又在家里转了一圈,先是掀开米缸看了一下,见米缸里米不多,便收了带米进城的打算,转而把盆子里存放的二十几个鸡蛋给弄出来,放到一个小木桶里,为防鸡蛋在路上撞坏,还往小木桶里给装了一些糠,最后便是打开腌咸鸭蛋的坛子,捞了十几二十个咸鸭蛋装进袋子,杂七杂八收了一大背东西,最后给卫良峰说了一声,带上卫子英,就往镇上走。

两祖孙到了镇上时,恰好撞见陈丽抱着孩子,从卫生所里走了出来。

两方撞见,都楞了一楞。

周桂瞥了眼陈丽,然后就直接无视了她,带着卫子英往汽车停的地儿走了去。

陈丽没动,神情不明地盯着周桂背上的背篓。

她眼尖,好像在背篓下面,看到了好些书……

她盯着那些被压住的书,脑子里不知在琢磨什么,等周桂和卫子英上车后,她眸子一暗,背着孩子,去了凤平庄那边的知青院。

甘华镇一天有两趟去城里的车,周桂赶巧,刚坐上中午十一点过出发的那一班。两祖孙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就到了西口市的长江渡口处。

西口市还没过江大桥,汽车到了渡口,等了差不多二十几分钟,才等到过江的船靠岸。

船一靠岸,汽车就缓缓驶向甲板,上了船。

这是卫子英第一次见长江,小丫头呆她奶怀里,大眼睛好奇盯着车窗外。

如今虽是入秋,长江水已不如夏季那般汹涌,但依旧看着很壮观,一眼眺望过去,江面白帆点点,水波荡漾,让人心旷神怡。

江上还有几艘打沙船,正在劳作,轰鸣声老远都能听得到。

十几分钟后,船靠了岸,汽车再次启动油门,往西口市汽车站驶了去。

如今这年头,西口市还不算很繁华,建筑也不高,最多也就四五层楼,唯一比较高的,就是西口市前两年前才建成的医院。汽车站在市中心,从渡口那里上岸后,汽车又开了十几分钟才抵达汽车站。

汽车站人多,周桂担心卫子英走丢,一下车,就麻利地拿了根布绳子,系在了卫子英的手腕上。

今儿进城,她背的东西太多了,空不出手抱卫子英,所以,只能把小丫头套着。

祖孙俩跟着人群,走出汽车站。

周桂牵着绳子,打量了一下四周,然后带着卫子英进了旁边一家卖包子的国有商店,周桂买了两个包子,随便问了一下老板,南山家具厂该怎么去。

这老板也是个热情的,给周桂指了汽车站对面的公交车站,说坐五路电车,就能抵达南山家家具厂。

周桂向老板道了声谢,带着卫子英过了马路,然后在公交车站下静静地等着车子。

卫子英第一次进城,心里对啥都好奇的很。

虽然这个年代,比不上星际时代发达,但也另有一番景色,卫子英当系统那会儿,对外面的认知,全是来自于制造者的输入,不懂,也不知道该如何欣赏,但现在她是人,有好奇心,她肉眼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值得她探索的。

等车这会儿功夫,小丫头便把周遭环境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