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7页)

不然,越是等人,就越是心慌……

卫子英也拿着刀刀,一边割猪草,一边等她妈和沈军父子。

三小的干着活等人,一不小心,就把村里趁着大年初一疯玩的小伙伴们全给得罪了。

无他,太乖了。

整个良山大队怕都找不到大年初一,不去玩,反而背上背篓干活的孩子。

要说他们是被大人强迫的,那还能说说大人的不是,可偏卫家这三个,是自觉去的……

自觉啊……

这可是大人们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因为这,村里半大不小的孩子,有一个算一个,初二早上,都被家长丢了个背篓追出了门。

明说,割好一背猪草,才带他们去外婆家。背篓没装满,今年就甭想跟着大人去外婆家吃好吃的。

卫家兄妹:“……??”

我们不过就是出来打发个时间而已,真没别的意思。

而昨儿被卫子英拿来和吕丹打赌的钱二牛,果然如卫子英所料的那样,根本就没被钱二媳妇打到。

不但没被打到,人家早上,还哄了他妈一个鸡蛋吃。

所以,成绩差并不代表人就笨。

反正事实就摆在这儿,吕丹能不能扭过来,就要看她自己想不想得通了。

初二这天,卫永红和刘大山回娘家了。因着今年卫家的老姑婆不回来,所以,卫良峰和卫良忠都得在自己家煮饭,没去卫老太那儿。

这是卫永红嫁去刘家的第六个年头。

六年过去了,卫永红和刘大山依旧没有孩子。

三年前,卫永红还能不急不躁,说生孩子得看缘份,但六年过去,卫永红和刘大山却都有些急了。

两人看过好多医生,甚至还去了盘州省医院检查,但检查的结果还是和以前一样。

双方身体都很好,这么多年没怀上,可能是缘份还没到。

刘家那边还好,刘大山的寡母虽急,但也没多催促,不好的是刘家老宅子里那群人。

卫永红六年没显怀,刘家老太婆又把主意到了他们身上,见天说刘大山这房要绝后了,嚷着吵着,让刘大山在一堆堂侄里面,挑一个过去养。

刘大山和她母亲都不愿意养堂侄。

刘大山甚至放话,说没有就没有,大不了老了,自己挖个坑,躺进去就成,反正说啥都不养别人的。

其实倒也不是说不养别人的,只是不想养刘家老宅里的罢了。

卫永红这情况,周桂这两年也急了。

每次卫永红回娘家都会拉着问上两句。卫永红性子较为爽利,没孩子,她急归急,却还没乱了分寸。

“妈,有就有,没有就没有,这孩子啊,也得讲缘份的。反正我和大山都商量好了,再等两年,要还没有,就抱个孩子来喂。”

卫永红虽急,但看得开。

亲的虽然更好,但要是真没有,那抱一个也成。

抱个还没长记性的,养大了,难道还不和自己亲啊。

“姑,不怕,还有我和哥哥呢,我们给你养老。”卫子英坐在她奶脚边,再次重申养老问题。

等她长大了,她会努力挣钱,然后建一座很大的房子,让爸爸妈妈,爷爷妈妈,还有三爷全住在里面,到时候房子肯定会很多,住得下姑姑和姑爷。

“哎呦,咱英子心眼最实,永红啊,听到没,以后英子给咱们养老。”刘大山听到卫子英的话,眉间惆怅顿时散去。

抱起卫子英,就是一阵甩。

农村人逗小孩,就喜欢抱着孩子两条胳膊甩,这动作特别危险,卫子英被她姑爷甩得头晕眼花。

“姑爷,我长大了,不能再甩了,要掉地上摔坏了,以后就没人给你养老了。”卫子英蹬蹬腿,忙不迭道。

刘大山哈哈一笑:“不甩了,不甩了。娘,咱家英子,是我见过的小孩子,最乖的。”

周桂呵呵一笑:“别夸,再夸尾巴就得翘上天了。”

“英子,来,这是今儿你姑包给你的红包,拿着。”刘大山高兴,从兜里摸了张大团结,就往英子手里塞。

虽然说小孩子的话,当不得真,但刘大山心里就是高兴。

媳妇娘家的侄女,说给他和媳妇养老,这么甜的话,谁听了不会高兴。

一高兴,他就直接塞大红包。

“姑爷,没包在红包里面,不是红包。”卫子英看到刘大山塞过来的钱,小腿一挪,退了退,不接这钱。

往年也才五毛一块,今天却给十块。这年头,十块钱都够交一学期的学费了,太多了,不能要。

“谁说没红包了,等着。”刘大山一转身,进屋拿了张红纸,把这十块钱包好,然后塞给卫子英。

这钱,他给得心甘情愿。

一旁,卫永红看着刘大山一个红包封了十块钱,转头,又拿了两张红纸,把给卫志勇和卫志辉的红包,也给提到了十块。

都是娘家孩子,哪能厚此薄彼,要给十块,那就都给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