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3/5页)

秦羽荞和陈玉香挤过人群,仰头看著名单,上面密密麻麻不少名字,秦羽荞看着熟悉的刘玉珍、董丽华...赫然在列,一颗心更是揪在一起。

她匆匆往下看,知道赵雪娟正着急,就只看姓氏,遇到赵字便停下,再往旁边一看,是话剧队的赵梦,她松了一口气,接着抓紧时间扫过名单,直到最后。

“雪娟!”秦羽荞兴奋地跑回她身边,使劲儿冲她眨眼,浓密的眼睫毛扑闪着,映衬着眼里的笑意。

“真的吗?真没我?”赵雪娟激动叫了出声,拉着秦羽荞左摇右晃,“你看清楚没有?”

“真没你!”

两人相拥在一起,以后还能一块儿在文工团待着。

“不行不行,我再去看看,别是给我看错了。”赵雪娟其实心里已经确信了,可是她不放心,还是得自己再看一遍才安心。

等她匆匆浏览过名单,确定上头两个姓赵的都不是自己的时候,又抱着秦羽荞惊呼出声。

“谢天谢地啊,我留下了!荞荞!我留下了!”

“是,你留下了!”

两人高兴地笑着,转眼看到陈玉香回来,“玉香,怎么样?”

刚刚两人都是找姓赵的,名字众多,其实没太记住其他人的。

“有我。”陈玉香轻声开口。

“啊...”

“没事儿,我其实早就有心理准备了。”陈玉香难掩失落,却没有太过悲伤,她清楚自己的舞蹈实力,论跳舞论资历,可能都轮不到自己留下。

看到名单上有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反倒是释然。

秦羽荞和赵雪娟脸上的笑容消失,刚刚的喜悦荡然无存,她们看着陈玉香,心里一阵难受。

不止是陈玉香,蒋英、董丽华、刘玉珍还有不少其他舞蹈的人名字都在上头。

昭城军区文工团舞蹈队原有三十六人,裁掉二十三人,仅余十三人。另歌剧队和话剧队也仅保留十多人。

......

悲伤和难过的情绪一直萦绕在文工团内部,宋丽娥和所有人一一谈了话,耐心询问大家有没有困难,积极向上头汇报工作,争取退伍转业待遇。来时,大部分还是十来岁,青春年少,走的时候二十多岁,过往的岁月留在了练功房和演出礼堂,留在了每一次慰问演出的地方。

众人离开那天,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灰蒙蒙的一片天,像是也舍不得她们。

宋丽娥和周丽蓉也来到军区门口送别手下的队员,文工团留下的所有人站在原地,向离开的战友们敬军礼,目送她们离开。

载着众人的军用卡车逐渐消失,车上所有人的多年军人生涯就此划上句号。

秦羽荞回到家里,翻开自己的日记本,捏着钢笔,沉思片刻,往上书写:

我们每个人无可避免地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粒沙子,要么是昭城军区这年裁军一千九百人中的一个数字,要么是文工团留下来的六十人中的一个数字。

渺小又伟大。

*

一年后

一九八一年四月

秦羽荞从文工团练功房出来,自从去年裁军后,文工团演出锐减,就连练功课程也变少了。不过秦羽荞跳舞太多年,每日的练舞已经成了习惯,这不,自己个儿跑来练了练基本功才准备回家。

“荞荞。”赵雪娟手里捏着一封信,飞奔赶来,人还没到呢,声儿已经飘了过来。“玉香的信到了。”

她刚从文工团宿舍回来,正好陈玉香的信寄到了。

“快打开看看。”秦羽荞站定身子和她一起看信。

“哟,小日子过得挺好啊。”赵雪娟脸上乐开了花,信上,陈玉香说自己现在在家乡的纺织厂,待遇挺好,学得也有劲儿。

去年裁军后,陈玉香回了家乡,借着退伍转业的安排,加上纺织厂正好有空缺,便进了厂,成了纺织厂里一个女工,待遇还不错,这年头,国营厂可是铁饭碗,大伙儿都说她运气好。

“那挺好啊,我看玉香这性子不赖,去哪儿都能过得好。”秦羽荞和赵雪娟看完信一道往外走。

“哎,现在看着她们日子还挺好的,兴许我去年退伍了肯定也没想得那么难。”

“你开始马后炮了是吧?”秦羽荞笑话她,这人现在觉得没所谓了,“当时是谁看都不敢看一眼名单,非要我去看的?”

“哎呦!你老提这事儿干嘛?”赵雪娟嗔怪她,又开始发愁,“你说说,咱们这群留下来的不见得多好呢,现在演出少,听说上头给咱们团的拨款也少,就是留了个空壳子。外头都说呢,可能留都不留久,迟早要撤咯。”

经过一年,秦羽荞倒是淡然许多,“撤就撤呗,咱们还是别想那么多,这会儿好好过日子就成了。你想想,现在说撤团,你还像去年那样害怕不?”

赵雪娟连忙摇头,“那肯定没有,再说了,看看她们出去的,也挺好的。月慧和秦凯结婚了,刘玉珍回家里,她说家里分田到户了,现在收成的除了交公粮,其余的都是自己的,日子也好起来。就是蒋英,这丫头胆子还挺大,居然说去做生意了!她是真不怕被逮进去蹲大牢啊,这可是投机倒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