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盛年(戏中戏预警)(第3/3页)

时钊喘着气,带着明亮的笑意对徐晟南说:“如果走不动了,那就跑起来。”

徐晟南看着他没有回答,唯有同样的笑容和依然没挣脱的手,暧昧而隐晦地诉说着那些悄然改变的心意。

徐晟南和时钊就这样在所有老师和同学的眼皮子底下,悄然地谈起了隐秘而生涩的恋爱。

他们在天台上看南城浅紫色的晚霞,在夜色笼罩的海浪边诉说梦想,约定要去同一个城市读大学,在隐蔽无人的角落偷偷拥抱,在公布排名的红榜和攒动的人流前,不动声色地牵起手。

可惜青春电影里的主角们,总是不可能真的修成正果。

就在时钊的成绩越来越好,逐渐有希望和徐晟南考到同一个城市的时候,徐晟南的父母发现了自己儿子的异常。

对此一无所知的时钊哼着歌来到学校,却在楼梯上被自己的好友堵住。

得知徐晟南的父母带着打手来学校打算找他的麻烦,时钊表示要去和他的父母对峙,却被徐晟南提前嘱咐过的好友们一窝蜂涌上去拿麻袋套住,锁进了学校的器材室里。

而当时钊再次回到学校的时候,徐晟南已经和他桌子里所有的东西一起消失了,班主任老师告诉他们,徐晟南再次转学了。

从那天起,活泼爱闹的时钊突然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那些徐晟南让他做,他一直赖着没做的卷子,全都被他翻了出来。

他不再像多动症似的想要离开座位,而是埋头扎进了书山题海。

光阴似箭,一眨眼就到了高考。

放榜的时候,小伙伴们各自庆祝着自己拿到的录取通知书,而时钊也在九月坐上了开往海城的绿皮火车。

“从海城东站下车,乘坐地铁七号线,在知星桥站转二号线,乘坐五站后在集贸站下车,之后绕过海城最大的菜市场,就能看到海城大学的白色拱门。从东大门入校,乘坐校车到荔园公寓,绕过操场,你会看见一颗很大的老榕树,那颗榕树背面有一个树洞。”

伴随着回忆里徐晟南的声音,时钊提着行李箱,按照从前徐晟南对他说的话,一步一步走到那棵参天的榕树面前。

他仰着头,注视着从榕树上悬挂而下的枝条,徐晟南的话音再次在耳边响起。

“时钊,我高考完就要搬走了,我也不知道会搬到哪里去,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偷偷给你寄信,但是你放心,等我考上海城大学了,去报道的时候,我就在那个树洞里给你放一封信。”

这是两人热恋时,徐晟南对时钊说的话。

在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里,手机还是绝大部分家里的奢侈品,信息的交流很闭塞,除了寄信,就只能通过这种原始的方法去约定。

可也还好是这样,徐晟南在消失前给时钊留下了最后的希望。

故事的结尾,时钊坐在榕树下,拿面包屑喂着水池里的鱼,一条条锦鲤争先恐后地涌到时钊的面前,他身后是空空如也的树洞,谁也不知道,他究竟能不能等来徐晟南。

镜头逐渐从时钊身上挪向天空,碧蓝的天空纤尘不染,如同少年蓬勃的朝气和纯粹的爱情,只是爱情的答案,依然未完待续。

开放性的结局留给了观众更多发散的空间,电影上映那段时间,就有许多人揪着各种蛛丝马迹,分析两人还会不会重逢。

有人说榕树象征着纯洁的爱情,电影的片尾曲基调是欢快的,而镜头结束时,好像有一晃而过的一双影子,这些都暗示着两人美好的结局。

也有人说当空空如也的树洞出现在镜头前,就已经意味着徐晟南没考上海城大学,或者两人的感情已经不可能延续了。

电影在抒情的片尾曲中结束,黑下来的屏幕上是滚动的演员表,傅星徽和纪朗的名字缓缓出现在上面,才猛地把人拉回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