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3页)

以上,所有工种都包吃包住,每旬一休,家中若有子女,还可免费就读“楚记学堂”。

再次备注:倘若你觉得店长、收银员、奶茶调配员你都不想做,但有其他方面的特长,也可以过来试试,说不定就有合适的岗位非你不可呢!

最后,特别强调:仅限女子!仅限女子!仅限女子!

……

别具一格的招聘启事,就差指着某些人的鼻子骂了:“叫你一心只要儿子,后悔了吧?”

不得不说,这份招工待遇的确非常优渥,一旬1000文,一个月就是3000文,而这个时代3000文的实际购买力相当于现代的一万块不止,而且包吃包住,包子女入学,还能休息三天,大酒楼的掌柜都没这待遇!

公告发出去的第一天,丸子坊这边就排起了大长队,一直从院里排到了院外。

楚溪客一早就定好了选人的标准:人品第一,性情第二,能力与谈吐排在后面。

其中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条件:和离的,寡居的,家庭条件不好的,家中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优先录取。当然,是在满足上面人品、性情、能力等筛选条件之后。

这些妇人与小娘子们从踏入通济坊的那一刻起,考核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有人热情周到,遇到一起来面试的不仅不会当成竞争者,还主动搭话,彼此交谈着,缓解忐忑的情绪。

也有人谨慎冷淡,说话不多,但善于观察,不会主动跟人搭话,不过倘若有人过来求助也不吝啬伸出援手。

还有人看似胆小怯懦,但性情温和,懂得照顾别人的感受,也愿意为了自己想做的事付出努力。

以上,无论哪一种基本都能留下来。

至于那些插队的,说脏话的,邋里邋遢的,阴险陷害别人的,无论在面试时表现得多好,楚溪客都不会收。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些趣事。

一个五大三粗的妇人,调配奶茶的时候接连两次都捏碎了量杯,到第三次的时候差点哭了,生怕楚溪客让她赔钱。

楚溪客却笑着问:“能捶肉不?”

妇人怯懦道:“自小家贫,没吃过几回肉。”

屋外传来一声嗤笑:“蠢货,小郎君都问了,就是给你机会,就算真没吃过也该回答‘是’。”

那人以为屋里的人听不到,实际这边特意做了扩音的装备,外面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楚溪客对妇人道:“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回答一遍。”

妇人其实很想留下来,心里也挣扎了一下要不要顺着外面那人的“指教”改口,但想了想,还是说:“民妇确实不咋会捶肉,但磨豆腐、揉面是常做的,有着一把力气,不怕累!”

楚溪客再次带上笑意,朝隔壁屋子招招手:“王娘子,你的人,领走吧!”

王娘子就等着这句话呢,当即挽起妇人的手,亲亲热热地介绍起了丸子坊:“虽说没有奶茶铺子那么体面,好在每日都能吃上一碗丸子汤……”

妇人晕晕乎乎的,每日都能吃丸子,这还不叫体面,那奶茶铺子得多体面啊!

还有一位年近七十、无儿无女的老妪,有小地痞骗她这边有人施粥,这才过来排队。

楚溪客十分耐心地跟她聊天。

老妪渐渐放下怯懦,说起自己这些年是卖糖人养活自己的,只是近年来耳聋眼花,在外摆摊常受地痞流氓的欺负,而她又不是长安人,进不了官衙开设的慈幼局。

老妪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俊俏的小郎君不仅不嫌她话多,还让人把她送去了仙草园。这下,她不仅得到了一份熬焦糖的工作,还有了个养老的地方!

类似或感动或好笑的事,一天之内发生了很多次。

……

招聘工作楚溪客只跟了三天,步入正轨之后就全权交给了董书生与蒲柳,自己去忙分店开张的事了。

没想到,紧接着就出事了。

那日,一个妇人领着自家儿子去应聘,态度高高在上:“我家二郎自然是识字的,看到你们告示上写的了。什么只招女子,还不是因为找不到学问好的男娃,这才退而求其次么?”

说着,就把自家儿子往前推了推,继续道:“这不,我把人给你们带来了,他年纪还小,我们要求也不高,随便安排个账房的活计就行,等他磨炼两年,把里面的门道摸清了,再升为管事或掌柜罢!”

“嗬,您这一通安排,是把我家小郎君的家都给当了呀!”蒲柳笑着打趣。

那妇人扬了扬下巴:“我可没那个闲心,家里大郎来年下场科考,我还得好生伺候着呢!若非如此,也舍不得把二郎放到你们这里磨炼。就这样吧,工钱也不多要你们的,只把他的一日三餐照顾好就行。”

蒲柳敛起笑意,讥讽道:“是不是还得给他请俩丫鬟伺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