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3页)

有家长的生活,就是安逸得心安理得!

直到,被路过的五公主看到。

毫不夸张地说,五公主是一众小辈里最有事业心的,她不仅自己是个奋斗批,还要激励身边的人一起奋斗。

“姜先生和舅父一个时辰前就去了议事厅,大情小情商量过好几轮了,你怎么还有心思在这里晒太阳?”

楚溪客枕着钟离东曦的大腿,嘻嘻哈哈:“我没有晒太阳啊!”

五公主叉着腰:“难不成你还是在日观星象?”

楚溪客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明明是在看云彩。”

五公主:“……”

废话不说,直接把他揪到议事厅去了。

说是“议事厅”,实际就是一个临时腾出来的营帐,帐中除了姜纾和贺兰康,还有几位太学中的先生和楚记的员工代表。

后者看到他们进来,纷纷站起身。尤其对着五公主的时候,大伙十分恭敬。

说起来,这次的事多亏了五公主。

她原本已经跟着贺兰贵妃一起退守到了凤凰谷,然而在二皇子和三皇子疯狂抓人的时候,她又毫不犹豫地站出去,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一顶“残害学子、株连平民”的大帽子扣下去,不仅两个傻蛋皇子,就连原本为皇子们背书的大臣都哑了火。

毕竟史笔如铁,还是要脸的。

就这样,五公主以女儿身力压两个皇子,赢得一片清流之士的赞誉,还成功保住了那些被抓的人,等到了贺兰康与姜纾的支援。

将人救出之后,五公主丝毫没有贪恋在朝堂上赢得的支持,而是干脆利落地抽身,亲自带兵护送这些人来到平川。

长安城中关于立储的话题悄然间发生了开创性的转变——

从前是:“若五公主是男儿身,就没其他皇子什么事了。”

如今变成了:“有没有可能,公主也能做储君?”

……

此刻,大佬们讨论的重点就是平川军未来的归属问题。

姜纾的意思是,把灵州、盐州、银州一带划为羁縻州,由平川军管辖。

所谓“羁縻州”,基本就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小王国,可组建军队,自主征税,有完整的政务机构,只需要每年向朝廷交纳一定的岁贡。

五公主不免担忧:“若父皇不同意怎么办?”

贺兰康敲了敲桌上的玉玺,笑道:“那就问问他,是想看到咱家崽崽自立为王,还是多出区区一个羁縻州?”

就在这时,传信兵跑了进来:“禀大将军,青将军从长安回来了!”

说着,就把一个细长的密封竹筒呈给贺兰康。

传信兵口中的“青将军”就是贺兰康豢养的海东青中的老大,常年来往于长安与平川之间传递消息,比信鸽好使多了。

贺兰康当即捏碎竹筒,取出里面的字条,黄底赤子,是与今上有关的消息。

众人心底一沉。

“是不是父皇醒了,要发兵讨伐平川军?”五公主迫不及待地问。

贺兰康看完字条,讥讽一笑:“那你算是高看他了。”

今上确实醒了,不过,他不仅没急于发兵,连楚溪客的身世都没公布。

他甚至还把四处宣扬“五公主联合贺兰一族造反”的二皇子捶了一顿,丢回猎宫圈禁——这次是真圈禁了,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以圈禁为名行保护之实。三皇子也没有逃脱削减食邑的下场。

至于五公主,今上不仅没罚她,还当着百官的面称赞她:“奉皇命,护百姓。”

这样一来,背锅的就成了二皇子和三皇子,他自己则是抢了五公主的功劳,还落了个“爱民如子、大义灭亲”的美名。

楚云和瞠目结舌:“这也太怂了吧?”

姜纾摇摇头,道:“他不是怂,而是识时务。”

一旦“平川军谋逆”的消息传到各州,那些蠢蠢欲动的节度使不仅不会联合起来讨伐贺兰康,反而会第一个攻入长安,逼今上让位!

今上做了十六年皇帝,早就认清一个荒谬的事实——当初他能坐上那个位置,并非他的手段多高明,只因他是一枚各方角力下用以平衡局势的棋子。

五公主感叹:“这样看来,只是多了个羁縻州而已,父皇八成还要心存感激。”

楚溪客不厚道地笑出声。

实际上,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设立羁縻州只是第一步。

“今上不会眼睁睁看着北境安安稳稳地落入我们的掌控,势必会在粮道与盐务上作梗。”

粮食还好说,他们离开凤凰谷之前已经讨论好了。

百姓确实没有余粮,但大地主们有啊!无论哪个时代,百分之九十的财富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粮食也是如此。

那些地主与富商们,年年屯粮,年年吃不完,用棉衣棉被和关外的皮毛、香料跟他们交易,并非难事。

再不济,还有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