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猜测(第2/3页)

说到这儿,苏思林的话头戛然而止,想起了什么似的,将方才的神色尽数收起,不肯再往下多说些什么,眸中带着怜惜与悲悯。

陈鹿归听到他在夸赞自己,心间刚浮上来几分喜悦和激动,不明所以地皱眉望着忽然沉默的苏思林,隐约觉得这件事不简单,应当还有更深的讲究,不禁出声追问道:

“敢问......可惜什么?”

苏思林依旧沉默不语,下意识地抚摸着胡须思索着,似是在纠结着什么,但终究还是不肯继续说下去,只是故作豁达地拍了拍陈鹿归的肩头,勉强扯出些笑意,轻轻揭过道:

“罢了罢了,往事休要再提!你若是还与这位故交有往来,就鼓励他不要就此放弃,好好地留在京城,以他的才华与文采,一年不中就多考几年,总有出头的时候。”

陈鹿归听得云里雾里,但苏思林却不想再说下去,客气地同他道了别就径直离开了,连往下追问的机会都没给他留下,只有沧桑的背影沐浴在沉沉暮霭中。

他下意识地拖着板凳坐在院门口,好好回味着苏思林说得那番话,眉头拧得紧紧的,挤出了额前的道道纹路。

若说苏思林看过他的文章是机缘巧合便也罢了,可是以他名家大师的身份和眼光,为何会如此笃定地说他一定会高中呢?更何况方才只说是“一位故交”,他完全没有夸大才能来激励的必要。

可若说他真的有这份才干,当年又为何会落榜?

陈鹿归低头凝视着地上的黄土出神,眸中满是纠结和矛盾的阴云。

他一直以为没考中进士终究是因为学识不够,就算恰巧有了保举也只是个文墨先生,在宫中熬了一年寻不到前路也就放弃了,安安心心回江南过好小日子。

所以苏思林“可惜”的究竟是什么?现在想来连保举之事也太过于巧合,像是老天在补偿他一样,难道其中另有曲折吗?

就算撇去这些不说,苏思林说让他留在京城,可是他已经离开了,已经将一切都放下了,甚至还打算用寻常日子打动沈如霜,想与她长久地过下去。

一切......都晚了呀......

陈鹿归越想越头疼,沉重地呼出一口气才缓过神来,刚踏出院门想找苏思林好好问清楚,却迎面碰上沈如霜,险些一不留神将她撞到,赶忙伸出手扶住她的后腰,安慰似的在小圆球的一样的肚子上轻轻抚摸着。

“什么事儿?这么慌慌张张的?”沈如霜自然地把陈鹿归的手臂当做支撑,小心翼翼地挺着孕肚进了屋内,奇怪地望着他六神无主的模样问道。

“哦.......也没什么。”陈鹿归心不在焉地将饭菜端到桌子上,摆好碗筷与她一同吃着,敷衍地解释道:

“今日见了一位京城来的老夫子,觉得他学问更为高深,想多向他讨教。”

沈如霜并未看出陈鹿归的异样,只知道他自幼就喜欢钻研学问,听过后心下就当了真,笑着随口附和道:

“二哥哥还是这般好学,虽然我只略识得几个字,但你的文章在我心里是最好的,理应高中状元才是,当年落榜说不准是有人嫉妒排挤呢......”

陈鹿归原本还想着心思,听了沈如霜这话忽然顿住了,脑海中闪过一个荒谬但极为执着的念头。

他记得,苏思林刚见面时曾说,他当过进士科的考官。

难道.......难道......

陈鹿归浑身都开始发颤,手中轻飘飘的碗筷似是有千金重,怎么端也端不起来,只能颤抖着搁置在桌上,发出“哐当”一声脆响。

分明是阳春三月,他却仿佛置身冰窖,寒意顺着脊梁一寸一寸爬到心间,额角的冷汗顺着脸颊滴落,眸中尽是不可置信的猜测和破碎的信念。

“二哥哥,你怎么了?”沈如霜不明所以地问道。

陈鹿归没有回答,心中油煎似的焦虑难耐,一刻也不能安分地坐下去,丢下满桌的碗筷和饭菜就出了门,强行压着几乎将他淹没的不甘和悲愤,嘱托道:

“我去找那位老夫子有要紧事,回来和你说,你吃完后碗筷留给我收拾好了,自己当心些别累着。”

说罢,他一刻也不想耽搁,忙不迭地在路边拉住一个人问了苏思林的住处,快步朝着前方奔去。

*

京城一直到了四月中下旬才稍稍有了些暖意,枝头的花骨朵儿姗姗来迟地含苞待放,空气中尚且还留有几分春寒,但这对于熬了好几个月寒冬的人来说已经心满意足,皆是衣裙光鲜地出门赏春。

云徽郡主萧凌月是贤太妃的亲生女儿,难得回宫一趟,还带着刚一岁多的小世子一同来看望贤太妃,干脆收拾了屋子住下,打算等过了春天再走。

阳光正好,萧凌月抱着小世子在御花园赏着枝头的花苞,远远地就看见一道玄色的身影走来,赶忙将世子交给奶娘,恭敬地弯下身子行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