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3/4页)

阿檀仰着脸,看着秦玄策,却不说话,她的眼睛亮晶晶,含着笑,带着秋水潋滟的妩媚。

如此闹腾了许久,好歹摘了一筐槐花,还要依着阿檀说的,择那将开未开的花蕾,十分烦人。

院子的母鸡咕咕地叫着,踱来踱去。树上一窝麻雀被摘花的人吓跑了,这会儿逃到屋瓦上跳着脚,叽叽喳喳地吵着。连那匹战马嘲风都懒怠了起来,在院子里悠闲地甩着尾巴晒太阳。

微风拂过,乡间岁月静好,浮生偷得几日闲。

阿檀抱了那一筐子花,和李氏婆媳一起去了厨房。

过了半晌,她从厨房的窗口探出头来,娇嫩嫩地唤道:“二爷,今天中午吃槐花圆子,您要几分甜?三分还是五分?”

些许小事,有什么值得好问道的?秦玄策走了过去,目光瞥了一下那农家厨房,挑剔地答了一句:“六分。”

“哎。”阿檀脆生生地应了一声。

厨房里打下手的李氏和她婆母笑道:“我们惯常吃的槐花麦饭和槐花卤子都是咸的,小娘子这个少见,要做甜口的。”

阿檀把洗净的槐花盛在陶甑里,倒入少许盐和大把白糖一起揉搓,一边忙乎一边头也不抬地道:“因为我们家二爷喜欢甜口的呀。”

秦玄策用拳头抵住嘴,咳了一下,他若无其事地倚在厨房门边,露出一幅不经意的神态,却一直看着阿檀。

他身形高硕,气势凌人,在门口那么一杵,连光线都被他遮住了,逼仄的小厨房里骤然觉得气氛都低沉了下来,阿檀早已经习惯了,一点都没觉得异常,李氏婆媳却齐刷刷地出了一头冷汗,不敢停留,寻了个借口,赶紧溜出去了。

阿檀揉好了槐花,放在陶甑腌着,这边把麦粉倒在案上,掺了水,又倒了一些油进去,开始揉面。

她把袖子挽得高高的,露出莲藕一般粉嫩的手臂,开始先是稍微搅棒,待麦粉和水充分混合在一起后,就用上了力气,甚至把脚尖踮了起来,全身的重量压上去,努力搓着面团。

秦玄策看不过眼,走了进来,皱眉道:“病才刚好,大夫不是说了要多加休养,你这么使劲作甚,前几天养的都白养了。”

“不碍事。”阿檀吭哧吭哧地喘着气,咬着嘴唇,“面团揉开了才好吃,我的手艺二爷放心,给您做的吃食绝对不含糊。”

秦玄策面露鄙夷之色,“嗤”了一声:“你,停住。”

阿檀依言停下了手:“怎么了?”

“走开。”

秦玄策不客气地把阿檀赶到边上去,自己站到案前,挽起了袖子,学着阿檀方才的模样开始揉面。

阿檀吓得眼睛都瞪圆了,伸出手去想阻止他:“二、二爷,这、这怎么成?怎么敢劳动您亲自动手,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秦玄策在阿檀的手背上拍了一下,严肃地道:“走开,别吵。”

阿檀急忙缩回了手,讪讪地缩到一旁。

大将军力气特别大,那一大坨面团在他手里揉来搓去,一会儿揉成圆的、一会儿搓成扁的,轻松自如。

秦玄策下巴微抬,用眼角瞥了阿檀一眼。

阿檀怔了一下,好像读懂了他的眼神,小心翼翼地道:“呃……二爷好厉害,二爷真能干。”

秦玄策心满意足。

夏日的阳光温暖而耀眼,从外面照进来,这破旧窄小的厨房也变得明亮起来,方寸之间,弥漫着槐花的气息、谷物的味道、还有白糖溶化了,一点甜腻腻的香。

现在轮到阿檀倚在门边,歪着脑袋看着秦玄策,难得看见她这幅神态,快活得像一只小鸟,还十分放肆地使唤他干活:“加点粉,一小把,撒在四边上……再加点水,小半瓢,倒在中间……不对、不对,水太多了,不行,得再加一把粉,还有,粉团太黏了,再加一点油进去。”

秦玄策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不悦地道:“闭嘴,休得啰嗦。”

阿檀看着、看着,突然咬着嘴唇笑了起来,她扭扭捏捏地蹭到秦玄策身边,小小声地、害羞地道:“二爷,您把头低一点。”

秦玄策不明所以:“又怎么?”

他神色不耐,却如她所言,温顺地低下了头。

“麦粉沾到脸上了。”她的声音宛如江南烟雨中,燕子的呢喃,温存而柔软。

秦玄策还没听懂是什么意思,她已经伸出手,指尖在他的脸颊上蹭了一下。

那是烟雨落下,婉转而缠绵,或者是窗外的阳光拂过,滚烫而热烈。

秦玄策呆滞住了,他望着阿檀,她的眼睛那么美,他似乎看见,她的眼眸里映着他的影子。

但只有惊鸿一瞥,阿檀飞快地缩回了手,捂着脸,“叭嗒叭嗒”地跑走了,头也不敢回,从背后看过去,她的耳朵尖尖红红的,就像嫩嫩的花瓣。

秦玄策僵硬地抬起手,在自己脸上摸了一下、又捏了一下,太用力了,疼得“嘶”了一声,他恨恨地斥了一句:“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