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4页)

“世上哪有这样古怪的医术,不知是谁想出来的法子,这手术实在阴邪诡谲!”

万大夫拱手一笑,旋即看向众人:“阴邪诡谲?诸位可知,这医术是谁传于我等?”

他以手指天,颇有些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味:“是李仙长!”

“这是华夏传来的医术,你们可还记得当初看见巍峨高大的楼房,那等先进的国家先进的技术,李仙长全部无偿教授我等!”

“何谓阴邪诡谲?华夏两千年前有一神医名为华佗,为了救治一名大将,他亲自为此人刮骨疗伤,割去腐烂的肉,才能长出新肉,使伤口愈合。”

此话一次,抽气声此起彼伏,华夏!

一旦事情和华夏牵扯上,和李仙长有关系,众人瞬间变了一副态度,他们来此便是冲着李仙长来的,他们如何不相信李仙长!而李仙长也从没辜负大家的信赖!

已经没人说话,医馆门前,方才反驳的几人愧疚地垂下头,拱手而道:“万大夫,小子不顽固,如今听君一席话,方知世上还有这等学问,实在是愧——”

他话没说完,已经被民众们冲散,原来之前一幕早就吸引大量人流,如今肯定万医生的医术,又有李仙长护持,那定是神医一般!

光听刮骨疗伤便叫人侧目,有病痛的没病痛的一窝蜂往里钻:“万大夫,我有病要看!”

“万大夫,俺身上不舒服您帮俺看看啊!”

至于之前道歉的几个人,早就不知挤到了哪里,看得众人瞠目结舌,要是就楼号还情有可原,可是,这是一个药店啊!

一条街上点人都震惊了,有病看病,就是没病的,也买了些许伤药,有备无患,另有一些小包装的润喉糖,薄荷味甜且清凉,关键是比糖还便宜,不少人买回去,没成想竟成了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导致后来不少小孩子装着嗓子疼来药店买药。

和热闹的街道相比,此时的议事大厅里,一片寂静。

百草、周寄书、吴善和、刘野、胡柏和蛮娘等人手里拿着一份份打印好的文件,看得连头都不抬。

他们近乎屏息地看着,一口气看完之后终于长舒一口气,才发觉脖子酸痛无比,文件页数不多,可是,他们看了十几遍,一遍一遍翻来覆去地看,足足用了大半天。

这时,众人看向李妩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手里的文件通俗易懂到三岁小孩儿都能看懂,更遑论她们这些大人,可是,那薄薄几页纸却叫他们仿佛看见了翻天覆地的未来!

其中刘野最是惊心,他低下头,白纸黑字,清楚明了,激荡的心情如浪潮汹涌澎湃地击打心脏,叫他下意识捂住心口,目光灼灼地看向李妩:“主公,您当真要这么做?这天下,也肯拱手而让?!”

李妩摇头,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百草激动地站了起来:“此事若能成,全天下的百姓都会感激您!”

周寄书微微侧目,语气应当是最平稳的那个,他说道:“主公,此事若要实行,您就要与全天下的世族地主为敌,甚至是,和自己为敌吗?”

李妩环顾一圈,她只说了一句话:“可是天下在我眼里,本来就是百姓的天下!”

李妩放下文件,封面上赫然是——井田制三个大字。

它是井田制又不是井田制。

井田制由来已久,商周出现,后秦朝商鞅提出“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承认土地私有等制度,直到战国初期,井田制彻底转为土地私有制。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其灭亡的消失,不只是因为时代趋势,更因为其具有的梦幻性,如同乌托邦一样的美好畅想,不合实际,所以井田制最终崩塌。

嘉朝与华夏历史有几分相似,井田制也有提出,所以刚开始,饱读诗书的周寄书和刘野其实并不怎么在意,可他们一看之下才发现,根本不一样。

它与井田制有几分相似,有一样的目标,可其实施过程是稳扎稳打地一步步渐进,更像是前人已经实施过,总结出的经验,实施过程中所以困难都有对症下药之法。

怎能不让人惊讶。

李妩没否认,而是点头说道:“这就是华夏如今的实行的办法。”

此话一出,众人眼睛刷地一下亮了起来。

不等李妩届时,刘野几人已经叫了起来,他们怎么会不知道这件事背后隐含着怎样重大的意义和目的,正是因为这,他们才会在一开始那么激动。

在这份薄薄的文件里,百草看见了百姓的希望,而一切则要归咎在土地上!土地是百姓的根,倘若这一制度实行,百姓们的土地将永远不会失去。

刘野看见了皇权的未来,彻底消失或者作为吉祥物般的存在。他更相信李妩会选择前者,因为华夏便是如此,华夏的兴旺富强已经是最大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