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2/6页)

谭婆婆看到孙女们高兴的样子,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对郭诚说道:“殿下对我们谭家恩深似海,老身无以为报,若是这事急,从明日开始,老身可在院子里教授大家织布。”

“那最好不过,只是现在织布机还不够,明日我找些工匠来,比照着这两台织布机,先造一批织布机,到时候若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还需要请教婆婆。”郭诚客气地说。

谭婆婆连忙摆手:“请教谈不上,这是老身应该做的,老身等你们的好消息。”

次日,郭诚便带了三十多名匠人过来,先将织布机的构造搞清楚,大致需要哪些零部件,每一个部件的尺寸等等,都测量好,画图登记整理好。

然后便开始了制造织布机,这次他们采用了一个新的办法——分工!

每个匠人负责几个零件,先每个零件制造一个,然后拼凑,成功之后,再用这块零件作为模型,开始大批量制造,一次制造五十个零件,再制造下一个零件。

这样一来,生产的效率提高了许多,如此繁多的零配件,只用了五天就基本制成了,接下来便是组装。

只要组装完成,便可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谭婆婆也开始教镇子上的妇女们如何处理棉花。

刘子岳接到兴泰送来的信,很是高兴。

但高兴之余又开始发愁了,因为鲍全、郭诚,甚至是陶余都嚷嚷着人不够用,开垦荒地需要人,种植新的作物需要人,蔗糖厂的建造需要人,砍甘蔗也需要人,现在又来一个织坊跟他们抢人,就兴泰那点人完全不够用,连王府里的一些仆役都被拉去干活了,人还是不够,等蔗糖厂建成后会更缺人。

放下信,刘子岳让自己的脑袋放空了几息。

南越现在为什么不发达?不就缺人吗》,人烟稀少,导致很多地方没法开发,所以密林瘴气密布,若换了一千年后的那种人口密度,哪还有什么沼泽深山老林啊?

但想在本地招人很困难,因为定居在南越的人大都找到了自己的营生,还有自己家族朋友圈子,有多少愿意跟他们背井离乡去荒野开辟荒地的?招聘的那一千名开垦荒地的壮年男子都在兴泰呆了大半年了,目前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居家搬迁到兴泰,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所以啊,要想捞人,还得从北边想办法,北边人多。

历史上南越后来发展成繁华的经济地区就离不开几百年间源源不断从北方涌入的流民、罪犯等。这些人不但为南越带来了劳动力,而且还带来了北方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

只是流民得是遇到天灾人祸,家园被毁,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才有可能招募,现在不行。

还是流放的罪犯是个比较稳定的人口来源。

大景律比较严苛,造反谋逆、杀人强奸等罪都是死刑,所以流放的大多都不是十恶不赦之徒,很多是像谭家这样因言获罪的,或是得罪了权贵被陷害的等等。

这些在刘子岳这里,都算是良民了。

想要有更多的犯人流向南越就得需要官府的帮忙。

刘子岳叫来盯梢的侍卫询问:“汤勇他们现在在何处?”

侍卫汇报:“最近一直老老实实呆在客栈中,前日出门见了一次马老三,请马老三替他们求情,马老三胆子小,一直没敢找公子。”

刘子岳觉得晾他们也已经晾得差不多了,遂问道:“连州那边的文书送来了吗?”

“已经送来了。”侍卫连忙道。

刘子岳点头:“既如此,去请汤勇二人过来吧。”

汤勇和黑脸自从在南越的密林里过了三天两夜,吃了一番苦头,记起了以前押送犯人流放吃的苦,回到广州城一下子就变老实了,连刘生的消息都没打听过,就一门心思守在客栈,等刘七公子的消息。

这一等好几天,两人渐渐坐不住了,怕刘七公子真不管他们了,又找了马老三说情。

可惜马老三胆子太小了,一直都没什么消息。

两人等得焦灼不已。

因此,接到刘府来请,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赶紧穿戴整齐登门拜访。

刘子岳将马老三几人也一并叫了过来,先让人把文书交给他们:“这是连州知府衙门开的文书,你们收好。”

汤勇看着文书上连州知府衙门的大印,想到自己都没去连州,没跟对方交接就拿到了文书,悄悄咽了咽口水,是他小瞧了这位七公子。

“以前都是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公子大人有大量,不要跟小人一般见识,小人保证,以后绝不犯公子的规矩。”

看着汤勇这副老老实实的模样,刘子岳笑了,轻轻抬手说:“都是自己人,不必拘礼,都坐下喝茶。今日我将诸位请来,不是翻旧账的。以前的事,咱们大家都有做得不大妥当的地方,如今一笔勾销,大家以后都别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