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太子(第2/3页)

姑娘能独当一面自是好的。

只能说长汲想的太远,才三十来岁,那一瞬间就险些将身后事都想好了。

......

自常府与燕王府成为亲家,平素仍是鲜少来往。

京城众人更是心知肚明,有说是常尚书素来清明,不愿与燕王这等兵强马壮的权臣交往过甚,嫁女不过是皇太后遗诏赐婚给皇家薄面的无奈之举。

也有瞧见安乐郡主倾城之貌的人,便满心觉得是燕王看重妹妹安乐郡主相貌,利用权势逼迫常府认安乐郡主为女,后又嫁女给他。

以成全二人间的荒唐婚事。

不过这传言虽传的广,有脑子的人却也能分辨其中真假。

常氏鸣钟列鼎,累世簪缨,家中子弟高车驷马, 腰金拖紫者不知凡几。

能干出这等败坏祖宗名声的事儿?

要说这最反对这二人成婚的,只怕不是旁人,而是燕王府的谋士臣子了。

自皇太后那道突如其来打的他们措手不及的懿旨,一群人便想着各种主意劝说主上想法子将懿旨作废。

身为主君,不说如何德行,至少也不能做出这等罔顾人伦,伤风败俗之举。

其实要想抗旨也并非没法子。

奈何主上如今是彻底糊涂了没,听不进去劝,执意要娶。

娶就娶吧,一群藩臣纵使无可奈何,拗不过主上只能接受。

比起一直没有子嗣,若是有个万一基业后继无人郗氏举族败落的下场,娶妹妹只不过名声不好罢了。

如今还是子嗣最为重要......

且......幕僚们皆是面露无奈。

他们反对有何用?

二人间婚成也成了,洞房也圆了,自始至终主上可没问过他们一句意见!

事到如今,他们只能捏着鼻子承认了,以往的那个刁蛮小郡主,如今转身就成了燕王府的主母,他们这群幕僚们的女君了。

得了,如今女君刁蛮任性的坏话可千万别在主上面前说了!

.

上京不是朔州,一群自藩地来上京的臣子再此总束手束脚。

纵皇权衰落,他们王爷权势登极的如今,谁也不愿背负逆臣贼子的名声。

并非不愿背负,只是这枪打出头鸟,是脑子进水了才争相做这第一个反朝廷的人?

如今朝廷混乱成,各处动荡,正是举旗造反的大好时机,甚至连太子之位都是空的.......

一群虎视眈眈的王侯为何如今仍按兵不动?

盖只因他们都在等,等一个旗号,一声剑鸣罢了——

等第一个按捺不住的反臣打入京城,便是给了他们一个光明正大出师上京的名号。

届时只怕各路王侯,都会陆续入京擒贼。

他们主上留守上京务必风险至极,可若是此时离京返回朔州,只怕更是坐实了造反的名头......

“主上,三千兵马已至颍川。”

从颍川来上京,快马加鞭不过三日路程,这些兵马说多不多,可却皆是训练有素以一敌十的精锐部队。

大梁兵力素来是重边虚中,并非梁帝执意如此,而是不得为之,边关重镇常年动乱,各地藩王林立,中央军力自然衰弱。

如今拱卫皇城驻守京畿的帝王亲属兵马,无非是南北二衙一万禁军,与外城百骑营罢了。

统共一万出头的兵马。

明面上燕王府就驻守在京郊两千精兵,若是再加上这批人马,早已进退无惧。若是传出去只怕叫梁帝要彻夜难眠了。

郗珣扫了几眼案上的折子,微微颔首示意,“近段时日辛苦诸位。”

“西羌羯族虎视眈眈,二弟传来书信,近日已经小打小闹数次。如今朔州人心不稳需安抚,京城也危险,你等可有人愿回朔州去的?”

诸位哪里当得过燕王一句辛苦,一个个都口称不敢。

只徐芳聪颖,意识到郗珣言语中询问试探之意,似乎是想遣返部分人马回朔州安稳民心?

回去自是舒坦,无需像上京这般日日小心谨慎,危险重重。

奈何日后只怕也必将远离主上,失去主上的厚爱。

众人未曾反应过来之际,徐芳便表态:“臣唯愿追随主上,鞠躬尽瘁肝脑涂地!”

众人自然立即反应过来,纷纷与他一般说辞。

郗珣颔首,合袖垂手一礼,续而笑道:“得诸位厚爱,清臣心中感念,日后必不相负。”

他口中虽如此说,心中已打定主意将徐芳派遣回朔州去。

徐芳重老庄之道,留去朔州四处游荡倒是有用,留在此地除了成日废话连篇,实乃没什么大用。

“禀王爷,今日清晨见纪王车舆入京。”一直插不上话的赤松道。

纪王时运不济,凑巧赶去外地赈灾,梁帝就病重了,如此看来,只怕纪王也按捺不住想要去抢夺太子之位。

赤松想着,心中难免生出鄙夷来。

“昨夜去京畿官道上的那几个兄弟传来消息,都说纪王先送一名女子回的私府,后才回的自己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