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第2/3页)

李仲林点点头,对这个小姑娘他是真心的佩服,年纪不大却有独到的见解,未来肯定还能有更大的成就!

沈婉枝这边见这么成功也就安心的去弄自己事情,倒是把王雅兰给兴奋了,卖出去的钱真的比直接出到食品站要多一些,不仅给驻地创收,她们也得表扬和奖励。

王雅兰找到沈婉枝就说个不停,毕竟以前也没想过自己能做这么大的成就,“沈妹子,你脑瓜子咋这么能转呢?”她是一点没想到,要不是沈婉枝提她完全想不到这种事情。

沈婉枝看着王雅兰就像小时候考试考了高分被老师表扬的样子,其实社办企业在五六十年代就有,只是真正创办起来并且做大的并没多少。

毕竟又不属大型国营单位,就是这种公社集体办的,资金有限东西有限,其主要目的本来是给公社社员改善生活条件,很多结果并不算好,也算是这个时代最能让人改善生活的企业了,驻地这边其实占据了很好的条件,自然做起来会更轻松些。

“嫂子你们去供销社每一家都愿意上架我们驻地的烤鸡吗?”

沈婉枝对这个时代很多流程还是不太清楚的,只知道驻地批了条子,还有供销部的盖章,怕供销社那边还有自己的手续。

王雅兰说,“都是愿意的。”说到这个王雅兰又忍不住笑出了声,“说来还是沈妹子你考虑得周到啊,当我们跟供销社那边管事儿的人说你教给我那些话时候,他们可震惊了,还说咱们不愧是连山这么大的驻地的副业,还说以后优先和我们连山合作。”

虽然是集体经济,却也没规定供销社只能上架那个驻地的东西,毕竟张村能做烤鸡,李村也可以,就算申请了条子,也是允许与集体销售合作的审批。

最后上不上还是看供销这边,任何时代都一样,集体经济是管束更多,但是作为合作这一块依旧是各凭各的本事。

而沈婉枝唯一能让驻地与众不同的就是她有这领先几十年的见识,而现在的人见识偏少,连做方便面这个技术都是去日本学习回来的,可想而知现在很多的东西落后成什么样子。

现在开始鼓励集体企业创业,供销社更是代表当地一个集体经济的代表,自然是要挑选更能凸显集体经济的企业合作。

所以当得知这边已经实行规模化养殖,不管是养殖还是烤制都已经开始机械化半自动操作了,供销社对这边是非常满意的。

当然这些带着套路性的话术是沈婉枝提前教给王雅兰的,不过听了她淡定的转述忽悠的那些话,沈婉枝再次证明自己没有看错人,雅兰嫂子特适合干销售。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驻地上千只鸡作为风干鸡成功脱手,剩下的空置鸡圈就等着下一批的孵化了。

而沈婉枝这边半自动的东西也差不多都做好了,等安装好之后试验了两天,完全没有问题,因为这个事情还吸引了十四师部中的第七师领导带着人过来观摩学习,打算回自己驻地也大力发展副业经济了。

七师师长唐泽辉和连山驻地老首长李仲林是老战友了,两人虽然都在边疆,但是也不常见面,这一次因为工作见面,聊工作的反而不多,倒是聊起了沈婉枝和陆云琛。

唐泽辉十分羡慕沈婉枝给连山这边做的贡献,今天他来连山才发现他们那边跟这边还不能比啊,羡慕的同时又很嫉妒了,“说起来当年陆云琛是报名到我那边的,当年老陆也是提前联系我说陆云琛要到我们师,结果被你把人忽悠过去了。”

要是当年陆云琛去了七师,那这些建设不就在他们驻地了?

李仲林道,“怪我啊?当时你们七师是不是觉得他们那一批军校出来的都是花拳绣腿,不愿意要?”

唐泽辉是战场上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所以当初还真看不上一道过来的另外几个,总觉得只会一些书上知识,没有实战经验,不过陆云琛他是喜欢的,毕竟陆司令养出来的儿子,优秀的名声也早就在外面了,不过也不能单独挑了陆云琛。

所以当时他就犹豫了一下,结果被李仲林全部抢了过去。

说起来唐泽辉也是后悔啊,而这时候李仲林还忍不住插刀了一句,“谁让你有眼不识金镶玉?”

其实当年唐泽辉对接收那一批军校过来的年轻人犹豫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六十年代初那会儿他带人参与了一个小规模战役,但是当时很需要有作战规划的人制定包围计划,当时正好有一个是军校过来的年轻人,所以被委以重任后因为缺乏实战经验导致那一次的突击任务差点失败,损失了他好几个十分欣赏的兵,自此以后他就怕了。

不过这些教育也是在逐步完善,其实到后面已经注重了,也就错过了陆云琛他们这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