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2/2页)

纵使前朝旧臣自戕的阴影仍笼罩在京城上空,但至少有人为他说话了。

“我听说那个唐蒙虽然是前朝武将,可陛下待他不薄啊,他家住在朱雀巷,那乌头门足足有十六尺高,气派得嘞。”

“那他怎么想不通要在菜市口自焚?难道是活腻了?”

“不知道,不过他说太子戕害他,逼迫像他这样的前朝旧臣。我倒是不信,太子辅政后,连年减低赋税,整治治安,还将北边的蛮夷赶回老家。有什么理由去逼迫旧臣?”

安胥之立于马头,听着百姓的议论,剑眉轻舒。

他听谏宁说过,流于市井的话本都是昭蘅所写。没有那么多堆砌的辞藻和华丽的文笔,只有质朴简单的文字,书写李氏功过。

深冬的寒风剧烈地吹着,吹起他的袍角,卷着凄凉。他闭上眼睛,听着说书人的话,似乎能听到她在耳语。

那个曾经瑟缩可怜的小女郎,慢慢散发出灼人的光彩。

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耀眼。

片刻之后,府门内传来脚步声,他循声望去,只看见莲舟搀着昭蘅正在往外走。

宣和十年已经到了尽头,明夜便是除夕。

积在檐头的残雪还未消融,府前柳枝已经抽出嫩芽。

这些日他们同在国公府,时时相见,私底下却半个字也未曾说过。

是了,心中有挂念,又何须口中多言。

是以此时,在府门外相遇,他也只是双手放在胸前,隔着风雪向她做了个揖,问安道:“婶婶。“

昭蘅抬眸与他相望,颔首回了一礼,便提起裙摆自他身旁而过。

经过他身旁的时候,她似乎闻到来自他身上松针碎雪的清冽气息。

相识数年,无比熟悉的气息。

“小四郎。”她回头叫住他。

璀璨的天光投入他沉寂的眼底,便如坠入碧澄澄的幽泉中一般。

“新岁吉乐。”她朝他笑了笑。

笑意贴在她明艳的脸上,他也向她挤出一抹笑:“新岁吉乐。”

*

今日除夕,宫城里都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

今年三公主出嫁,李文简在同州,中宫冷清了些。

昭蘅早就说好,要去中宫吃年夜饭。

年三十这天,昭蘅没有去国公府,亲自到东宫操办年夜饭。

她带着小八亲自剪了很多窗花,贴满了中宫每一扇窗牖,又采来红梅装饰正殿。

将气氛烘托得热热闹闹的,过年嘛,就是要热热闹闹的。

他们四个人围着桌子吃了年夜饭,昭蘅带着小八给帝后拜年,他们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封送给昭蘅和小八。

照例,今夜是要守岁的,但皇帝吃饭的时候咳了两声,皇后便让昭蘅领着小八去庭院里放烟火去了。

皇帝靠在临窗的软榻上,仰脸看着漫天璀璨烟花,小八围着焰火笑得灿烂,发出叽里呱啦的欢笑声。

唇角也带着笑意。

昭蘅带着小八玩到很晚才回东宫,许是今夜太高兴,梳洗后仍然没有睡意。

她坐在窗前,托腮看着穹顶密密匝匝的星星,脸被夜风吹得冰冰凉凉,忽然想念那个远在他乡的人。他在做什么呢?和谁吃的年夜饭?这会儿有没有跟她一样在看星星?他一个人过年会觉得寂寞吗?

人在这种热闹的氛围里似乎变得更加脆弱,也更容易起情绪。

譬如此时,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她忽然好想见到他。

纵使什么也不做,一起静静地喝杯茶,看看繁星,也好。

她低下头轻轻地抚着尚且平坦的肚皮,索性踢了寝鞋,爬到罗汉榻上,铺开纸笔给他写信。

她迫不及待想告诉他,她肚子里揣着一个连接他们血脉的孩子,陪着她在想他。

她提笔良久,却只写了几个字。

——殿下见信如晤。

那份羞赧萦在心口,她满肚子的话却难以落笔。

深宫寂静的夜晚,灯花突地爆了一下,空气中浮来一段幽幽的暗香。

她停笔起身,拿着小剪走到灯烛前,将烧干的烛心剪掉。

灯火摇晃几下,比之前更加亮堂。

她裹紧身上的厚毯,正要往回走,听到廊外传来几声脚步。

“莲舟?”

今夜除夕,她特意放了宫女们半日假,晚上只让莲舟陪着,没让她们守夜。

这个时候莲舟怎么还没睡下?

昭蘅久久没有得到莲舟的回应,便往门外走。

她的手正放在门闩上,外面有人推开了厚重的门。

风雪扑面,那个她方才还思之念之的人正站在灯火下,唇角噙着温和笑意。

她以为是自己的错觉,揉了揉眼睛,他的身影仍清晰地立在面前。

李文简掸了掸肩头落雪,伸手揉了揉她的发:“终究没错过陪你跨旧年,阿蘅,新岁安乐。”

作者有话说:

魏晚玉:快乐是你们的,我还在参加变形记~~呜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