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填鸭教育(四)、也有不和谐的声音(第3/4页)

负责清理此地的都是家中有人病故的平民,听说这里是他们亲人的埋骨之所,而且将来他们自己也能葬进来,并且不需要花钱,立刻就无比积极,活儿干得又快又好。

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就是有人已经在问:谁来为他们主持葬礼。

“得寸进尺!”海因里希说起这事就恼火,“这么喜欢教会,怎么不让教会来救他们!”关于葬礼的事情早就已经传出消息了,将由领主来主持,这时候还发出疑问的人,不是真的不知道,只是他们想换个人而已。

陆希倒是毫不动气:“不必管他们。就算有不满,他们也得憋着。”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的,就比如最近,那些活下来的商人们,已经有点想蹦跶了。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说,有些商人想把自己的奴隶要回去。这里的奴隶,有些是当时得病,被一并抬去收治点治好的;也有些是被临时征用来救灾的。后者说要回去还合理,前者就是纯粹的无耻了。

再比如说,有人来探问码头什么时候能修好——这个正常,谁都希望尽快恢复正常好继续做生意;但还有人,居然在私下里说起骑士团撤退的事儿,认为新领主应该为他们的船只被毁坏而赔偿。

哦嗬,这是拿她对付教会的手段反过来想对付她啦?

要说这种商人背后不是教会,鬼才信呢。

不过这种事对于陆希来说,屁用都没有。

她挑动商人去向教会要赔偿,那是有理有据的,而且教会的偷跑,确实是给一些商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毕竟除了沙尔特那样的大商会,还有别的中型及小型商会的人,当时可没得到半点消息。

而商人向新领主要赔偿,那就是胡搅蛮缠了。损失是骑士团给他们造成的,想要赔偿也该去向国王要,他们敢吗?

更何况县官不如现管,哪个商人敢挑衅当地领主?不过是看到陆希一来就救灾,就把她当成软柿子,想试着捏一捏罢了。

另外,就是教会确实有一定的倚仗——其一是用于海船的各种神术阵,其二就是出海祝福了。前者使船只坚固,后者使船员健康,从而让整个航行更为安全,这一直都是教会在远海航行中占据主动的资本。

这些商人替教会办事,也是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了教会,海上生意就做不成了。

说白了,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当然,这些商人也有倚仗,因为海风郡就是靠盐和港口撑起来的一座城市,现在没有教会就没有了盐,假如再没了海船,那海风郡将成为一座空城。商人们自认为是海风郡的支柱,所以才敢碰一碰领主的锋芒。

对此,陆希的作法是给所有商人都送去了一份账单——要赔偿是吗?先付救灾费用吧。

救灾费用首先就是打魔兽的损耗,这损耗里包括骑士们的盔甲与武器的折损,包括马匹的消耗,如果有讨要病愈奴隶和仆人的,还列明了给他们治病所用的盐、糖以及药物的费用,当然是按光明大陆的市价来的,治疗一个轻症病人的盐糖水,就足够买下十个奴隶了!

自然,那些识趣的没有提什么要求的商人,这笔费用陆希也就不提了,把救了的人交给她就行了,反正本来他们得了瘟疫,也是要死掉的。

其次,就是修缮码头的费用了。啥,你说修码头为什么要商人出钱?废话呢,码头修好了不是给商人们的船用的吗?不然你以为领主要码头干啥,领主又没有船要出海。

包括冯特公爵在内,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一条非常合理,因为所有的领主都是这么干的,就是当初海风郡建起来,也是向商人们征收了费用。虽然说最后收税的是领主,但——领主为你们建码头哎,你们还有什么不知足?

至于说码头建起来属于谁,那当然是属于领主了。领主的领地上,一草一木都属于领主,这是自古以来的律法,除了当地的教堂——因为那是属于神的。所以说,尽管商人们拿钱建了码头,但是他们还是得为使用码头付钱。

应该说拿到这份账单之后,目前在海风郡的商人们就分裂成了两个群体。一部分通过这份账单认识到了新领主并不是个软柿子,于是老实了;而另一部分却跳得更厉害,甚至表示要离开海风郡,不再使用这里的海港了。

对此,陆希当然是表示悉听尊便,但走之前还得先把救灾费用交清,否则就把脑袋留下来吧。公爵砍掉商人的脑袋,在光明大陆上说到哪儿都没问题。

“要不是教会在撺掇他们,我把脑袋砍下来!”海因里希冷笑着说,“商人居然敢跟公爵对抗,这是疯了!”就连沙尔特商会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不会这么干,因为商人天然就比贵族领主低一头,能与贵族抗衡的,只有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