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万里春(六)(第2/4页)

二敲登闻鼓,可谓奇闻。

倪素这个名字响彻云京,而伴随着她的名字,则是玉节大将军徐鹤雪与死在牧神山的三万靖安军将士反复被人提及。

朝堂之上,市井之间,越来越多的人跳出此前的强权威慑,止不住民意沸腾。

正元二十年十二月廿六,到正元二十一年元月初五,孟云献、黄宗玉二位相公顶住朝中各方压力,令鲁国公在夤夜司中受讯十日。

翰林侍读学士郑坚等人无法,只得接连多日在庆和殿外跪请官家主持公道,然而官家病势越发沉重,朝臣们只见嘉王频繁出入庆和殿,而他们却只能在心里干着急。

鲁国公那个在殿前司兵案里任职的二儿子为将父亲鲁国公从夤夜司中救出,他到处使力,使得朝堂之上,旧党官员对孟、黄二位相公口诛笔伐,二位相公若不立请鲁国公从夤夜司中出来,便是谋害宗亲,危及社稷。

文官的口舌与笔墨,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之上,最杀人不见血的刀。

鲁国公在夤夜司中到底不能使力,那些依附于他的官员没了主心骨,已是惶惶不安,孟云献以雷霆手段,或施压,或拉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动摇,开始向孟、黄二位相公示好,到最后,庆和殿外跪着的朝臣,便只剩下郑坚等十几人。

开春的雨一下,雪就开始融了。

元月十六,宫中传出消息,官家已喂不进汤药,而鲁国公还未能从夤夜司中出来,朝局风云变幻,贵妃的内侄女吴清茹始终没有现身,殿前司都指挥使王恭深陷欲为爻县太祖一脉铺路,图谋大事的流言之中,他终于抵不住黄宗玉与葛让,苗天照等人的好言相劝,心生动摇。

雨夜淋漓,湿润的雾气缭绕。

嘉王临着栏杆,在连廊里观雨,那厢亲卫袁罡守在阶下,一见来人,便伸手阻拦,“王大人,殿下说,只见您一个人。”

王恭身上淋了雨水,他闻言,视线越过袁罡望向那道银灰色的背影,他指了指自己的嘴。

袁罡依旧道,“大人,您去就好。”

王恭无法,只得留下那名年轻班直,自己撩起衣摆,走上阶去。

嘉王的手指拨弄着栏杆外浓绿的松针,指腹上沾着雨露,王恭走近,俯身作揖,却迟迟未见嘉王有丝毫反应,他心中打鼓,半晌,慢慢地抬起头,却发现嘉王的一双眼睛正盯着他。

这位嘉王殿下,是出了名的懦弱温吞,但王恭此时面对着他如此目光,竟也如芒在背,不知如何是好。

“王大人,你终于肯来见我了。”

嘉王忽然开口。

王恭喉咙一动,他嘴唇紧抿。

“殿前司都指挥使总领三衙禁军,在你之前坐上这个位置的那四人,无不是爹爹看重之人,但很遗憾的是,他们都未能善终。”

嘉王看着他,“我知道你对爹爹一片忠心,可是光有忠心还不够,在你之前的那四人被爹爹处死,是因为他们不忠心吗?”

说着,嘉王摇头,“不,是因为他们坐上了这个位置,便从爹爹心中看重之人,变成了爹爹心中忌惮之人。”

“那么王大人,为何你不一样?为何你在这殿前司都指挥使的位置上,可以安然无恙?”

王恭心中一凛,他急忙比划着手势,但意识到班直不在身边,嘉王看不懂他的手势,他便一下顿住,俯下身。

“爹爹已经喂不进汤药了,今日你也在庆和殿中见过他,你此时来见我,想必也已经有了自己的考量,我们索性便将话都摊开来说。”

嘉王抬手将他虚扶了一把,“我虽是爹爹的养子,却与爹爹同出太宗一脉,若非如此,爹爹当初也不会封我为亲王,我知道你在等爹爹的亲骨肉,可娘娘若心中无鬼,又何必加害爹爹与我?再者,爹爹只怕也等不到娘娘腹中的孩儿出世,但国不可一日无君,你说,是不是?”

王恭张张嘴,没有声音。

“我知道你忠心于爹爹,也知道你的这份忠心里,还有你的惧怕,”雨声淅沥,嘉王说着顿了一下,才又道,“但你知道我,我不是爹爹,我不用你十年如一日地装哑巴。”

装哑一事倏尔被点破。

王恭立时低下头去。

“还不肯说话吗?”

嘉王审视着他,“王恭,我说,我准许你,往后在我的面前开口说话。”

此话既出,王恭心头一震,他一下迎上面前这位嘉王殿下的目光,他嘴唇颤动。

这个秘密,从他得知自己即将升任殿前司都指挥使之前就开始了,他受重伤是真的,失语之症,却是假的。

正是因为他知道在他之前,这殿前司都指挥使的任上已经死了四人,所以他忧惧之下,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只要他是一个哑巴,官家就不必担心他凭借自己的口舌号令三衙禁军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