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3页)

菟裘彦不知他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说道:“还……还行。”

翟二郎嗤笑一声:“还行?那你不还是五天都没背下来一卷。”

菟裘彦抿了抿嘴,想要反驳却又没办法反驳。

菟裘鸠抬头看向二郎问道:“那你背的很快吗?”

翟二郎看了一眼菟裘鸠蔑视说道:“我三天便能背一卷,不过,你应该没见过律书吧?”

菟裘鸠腼腆地笑了笑:“是没见过,所以好奇得多难背,三天背下来就能被称之为聪明。”

翟二郎扬起下巴:“怕是你看都看不懂。”

菟裘鸠一脸好奇看向樊信崴:“外祖,真有那么难吗?”

樊信崴心念一动,很想知道这个孩子的上限在哪里,便对旁边的隶臣说道:“把《封诊式》

第一卷 拿来。”

过不多时,隶臣将那卷拿了来,樊信崴笑着将竹简递给菟裘鸠说道:“你且看看难不难。”

樊信崴选这一卷也是有道理的,菟裘阅如今是文无害,负责复审,经常需要跟这东西打交道,将来无论是菟裘彦还是菟裘鸠很可能要子承父业。

翟二郎见樊信崴对菟裘鸠和颜悦色颇有几分不服气,外祖家对他们客气却不亲近,如今对着一个跟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都比对他们要温和,自然会有情绪。

十几岁的少年郎还不会遮掩,家教再好也有些忍不下来,便说了一句:“就怕有人连字都认不全。”

菟裘鸠看了他一眼没说话,起身伸出双手小心接过《封诊式》开始看。

这东西他之前的确没看过,上面也的确有他不认识的字。

他也不避讳,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问樊信崴,樊信崴倒是有耐心,会告诉他怎么念什么意思。

同时他也确认菟裘鸠的确是没有看过这一卷。

翟二郎看着他们祖孙和乐的画面更觉刺眼,只是被母亲看了一眼之后便不敢再多说什么。

菟裘鸠从头看到尾也没用多久,一卷竹简上能写多少内容呢?写太多会重,不方便观看,所以一般都会分成好几卷。

在他看书的时候其他人也没等着他,而是继续聊天,只有樊信崴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偶尔教导一下。

大樊氏自觉赢了樊氏一头很是得意,之后虽然时不时还会刺樊氏一两句,但却没有刚才攻击性那么强。

菟裘鸠偶尔听得一两句也抿嘴忍了没说话,半个时辰之后,菟裘鸠起身将竹简交还给樊信崴。

樊信崴问道:“为何不读了?”

翟二郎终于找到机会吃了一口点心漫不经心说道:“怕是看不懂吧?”

菟裘鸠微微一笑:“已经记下来,便不需再看了。”

樊信崴略有些讶异:“记下来了?”

菟裘鸠认真说道:“记下了,若是外祖不信,尽可考校。”

室内顿时一片安静,所有人地目光都集中到了菟裘鸠身上。

樊信崴将信将疑说道:“那便背一背吧。”

菟裘鸠立刻从头到尾背了一遍,中间甚至没有任何停顿,自然也没有错误。

樊信崴一双眼睛越听越是明亮,等他背完忍不住又抽查了几句。

然而他说上一句,菟裘鸠就能迅速接出下一句,流利程度可不仅仅是记下来那么简单,仿佛是已经背的滚瓜烂熟。

翟二郎刚炫耀完自己三天背一卷,如今就有人半个时辰背了一卷,一瞬间就把他比的似乎也没那么聪明,他忍不住说道:“他……他定是以前背过。”

菟裘彦看了翟二郎一眼说道:“我阿弟刚刚还有字都不认识,若真背过怎会不认识字?”

翟二郎到底年少,控制不住表情便显得有些气急败坏:“谁知道他是不是装模作样!”

这的确没办法证明。

菟裘鸠淡定看了他一眼说道:“刚刚诸位娘子闲聊之语我也都记下了。”

众人:你刚刚不是在背书吗?

姜氏颇觉神奇:“你且说说我们都说了什么?”

菟裘鸠略一回忆便从中诉说,他不仅能复述出众人闲聊之语,甚至连语气都拿捏的略有几分意思。

若说背诵律书可能是他装作没看过,这种复述就已经不仅仅是过目不忘,而是过耳不忘的地步,万万做不了假。

樊信崴看着菟裘鸠半晌,才抬头对樊氏说道:“你有此一子,也算运道,可要好好教养才是。”

樊信崴心中可惜,这般聪明地孩子怎么就没投生到他家?

更可惜这孩子前面十几年都已经被耽误,若是自小便认真教导他,怕不是甘罗第二。

菟裘鸠没有什么心思当甘罗第二,他能背书背那么快是因为理解了其中意思。

他在这个时代是不认字,但他读过书啊,读书最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增强学习系统性,简单来说背书也是有技巧的,单纯死记硬背当然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