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3/4页)

大家见赵寰坚持,只得暂且接受了。至于工匠的月例与他们相等,无人有意见。

经过了几次仗打下来,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士农工商,工农得排在最前面,最无用的就是士。

先分了好处,赵寰接下来,开始说起了正事:“眼下有几件重要的事情,你们各自领一件去管吧。春耕有多重要,自不用我再提。燕京周围的土地大多空着,种地的人手不足。幸好,这几日寒寂师父会多找些百姓出来耕种。我许诺过他,种子以及粪肥等,都由我先拿出来给百姓用。秋收时,照着地里的收成,收取一定的粮食回报。”

想到不是缺这就是缺那,赵寰嘴里直泛苦,揉了揉眉心,继续道:“不过,给百姓多少粮食,粪肥等,他们种了多少亩田,皆要账目清楚。初此之外,前来领种子种地的百姓,不管他们以前有无户帖,全部要重新立户帖。所有空着的土地,先借给他们种,他们能耕种多少地,只要地够,不限上额。占了这些地,能耕种完的,以后就属于他们了,永远能种下去。种不了那么多,因此荒废掉的,会按照他们荒废的地,每亩收取当年亩产的一半作为赔偿。所以,他们必须得量力而行,不能乱占地,让后来的人没得耕种。第一年,只按照以前辽国赋税的五成收取,逐年上升,最高到八成为止。”

郑氏问道:“除了粮食赋税之外,各种丁税,以及徭役与兵役呢?”

邢秉懿也有些不明白之处,问道:“二十一娘,无主之地,可是全部送给了百姓?”

赵寰一一解释道:“年年征战,必须先休养生息。除了收粮食之外,其他的杂税暂且全部免了。至于徭役与兵役,徭役在农闲时,每户的成年男丁必须出力修路修城。当然,他们不会白修,到时候核算一下,按日结算工钱。兵役......遇到大战兵马不足时,他们也得上战场。他们守护的,是自己的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件事没得商量。无主之地,全部丈量清楚,做好登记。耕种的土地,不许买卖流转,借给他们耕种,永不收回。”

土地之事改变太大,众人面面相觑,一脸震惊。

以前大宋的土地,大多都在权贵富绅手上。寻常普通的百姓,家里有几亩地,日子就过得下去。

按照赵寰的意思,以后土地不许买卖,等于是全部收归朝廷所有。照着眼下的改变,权贵们的贵,至少得大打折扣。

赵寰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这个想法。后世的土地都是国有,耕地承包到户。她也不知这种方法,可适应眼下的生产力水平。

反正先试行,遇到问题再做调整。

眼下是最好的时机,一切都是她说了算。跟在她身边的,都是与她一样不堪受辱,誓要报仇雪恨的人。

大家都还在为报仇拼命,还来不及滋生分好处的想法。就算有,也不算太深。

何况,她也没有将大片的土地划到自己名下,与他们一样坦荡无私,全部归公。

土地产产出的粮食,也不值几个大钱。赵寰先前分的花瓶等贵重宝贝,百亩上好的地,也就值那点钱。

赵寰还有其他许诺,大家也就心平气和了。

且他们想不到那么深远,土地全部掌控在某一阶级之手,对整个国家朝廷造成的影响。

赵寰见他们都没疑义,暗自松了口气,道:“种地我不懂,里面的账目细,需要费工夫。劳烦九嫂嫂与郑娘娘一并去管着,再找个懂得种地的跟着你们打下手,给你们省些力气。”

邢秉懿以前在康王府管着中馈,府里的各种人情往来,库房等账目自不在话下。如今去管种地,分发种子等。虽说要麻烦些,一通百通,很快就能上手。

能得到这块差使,邢秉懿自是满意得很。她身子不好,年纪也不算轻。别说上战场与人拼杀,就是长途奔袭都很吃力。

现在管着种地的事情,到了秋收时,再收回粮食,这块差使定会交给她。说不定,以后她就能统领大军的所有粮草了。

郑氏来到赵寰身边比较晚,能与邢秉懿一并管事,当即笑着应了,开始盘算起要如何安排。

赵寰对林大文道:“你与姜娘子一起,明天挑几百个人马,前去将天宁寺接管了。方丈听话,就让他净身滚蛋,若是反抗,则杀了他。告诉寺里的所有人,以后寺里的方丈,由寒寂师父接手。”

姜醉眉与林大文互看一眼,她摩拳擦掌道:“二十一娘,可要将寺里的......呵呵,值钱的宝贝都搬回来?其他不听话的和尚,”她手划过脖子,熟练地做了个砍杀的动作。

赵寰忍俊不禁,对姜醉眉扬了扬眉,道:“现银铁器都搬回来,贵重的佛器,佛门典籍等,就留在寺里。至于不听话的和尚,就留给寒寂师父去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