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推断(第3/3页)

纵然没有半点与义川公主有关的记忆,但这一刻,秦缨只将她视若亲生母亲,再想到秦璋多年来饱受追忆亡妻之苦,她胸腔内悲愤交加,再难维持镇定。

谢星阑走上前来,“义川公主并无实权,在外也素有好名声,能用这神不知鬼不觉的法子加害她,必不是常人,而当年在太医院打杂的多为宫内太监,此事,更难与皇室撇清干系,苏应勤不敢深究,也多半是猜到了幕后之人位高权重。”

他又定声道:“这几日我叫人查过苏应勤,他当年入选太医院后擅治头疾,得岱宗信任,岱宗去后,他失了依仗,在太医院稍有没落,只给后宫诸位娘娘诊病,但如此,也不能代表什么,凶手多半会找个与自己无干系之人出面诊病。”

秦缨眼底波光明灭,难理清头绪,谢星阑见此,落在身侧的手下意识抬起,可就在要抚上她手臂之时,又如梦初醒地收了回来。

他缓声道:“既已有推断,我们便循着此路探查,你机敏聪颖,总能勘破常人难想通的关窍,至于其他追查探访之事,便交给我来做。”

他语声中有不可撼动的沉稳,四目相对时,他晦暗的眼瞳里更有令人心折的温柔与关切,秦缨焦灼不宁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她平复片刻,有些愧疚道:“我从前只以为母亲和兄长是染病过世,每每看到父亲追忆他们,我心底,其实没有他那般多的悲痛,生老病死,世事无常,我只觉母亲和兄长太过不幸,却没想到,她们本可以安然无恙——”

秦缨不敢设想,“若父亲知道此事,还不知要怎样愤恨难平。”

谢星阑道:“那便先不让他知晓,等查出真相再论。”

秦缨艰难点头,见他担忧望着自己,又道:“陈年旧事,并不好查明,你有自己的差事,睦州那人也还下落不明,不必帮我许多——”

谢星阑神色不改,“我心中有数。”

见她欲言又止,谢星阑不容置疑道:“朝中差事非朝夕之功,江原另一随从昨夜被带回京中,如今正在严审,你母亲和兄长之事亦非同小可。”

微微一顿,他道:“只要你需要,我时时听你差遣。”

屋外夜幕落了下来,黯淡的天光勾勒出他冷峭的眉眼,偏偏他人通身温润熨帖,再不似初见那般阴鸷骇人。

秦缨鼻尖涌起一抹酸楚,撇开目光道:“得想法子找到丰州旧人,仔细打问当年打杂的小太监是何人所派,也或许,是药房的太医下手,而若只是忙乱之下的失误……”

说至此,她断然摇头:“不可能是失误,不可能失误月余。”

她定了定神道:“我父亲不掌权,我母亲也不关心朝堂,她能有什么威胁?那时候整个皇室最关心的是何时清缴叛军,凭何要对付她?”

太多疑问难解,秦缨又深吸口气提振精神。

再看向谢星阑时,她乌黑的眼瞳又明亮起来,“我母亲兄长的事,与你父亲母亲之事一般难查,但我还是相信,即便过了这么多年,真相不会被时间掩盖,明日起我想法子从太医院入手,查探当年同行丰州的大夫,你若得余闲,或可帮我查一查当年随行的宫人,这些人员众多,多半极费心力,我、我们,都要做好长年累月探究的准备。”

秦缨悲愤难定只是片刻,见她这样快打起精神,谢星阑心弦微松,她这一言不仅对她自己说,亦是对他说,他喉头滚了滚,很庆幸她未将他排斥在外。

时辰不早,待送走秦缨,后脚谢星阑便吩咐谢咏,“去查一查当年丰州之乱,内廷去了多少人,如今还有哪些人在内宫当值,尤其查一查太后、陛下,以及三位娘娘身边之人。”

谢咏道:“公子还怀疑是太后和陛下?”

谢星阑狭眸,“义川公主出身高贵,不曾与人结仇,又早已出宫嫁人,夫妻二人皆是富贵闲人,当年随侍的后妃只有三位,皇后和淑妃入宫两年素有贤名,德妃则还未得陛下宠爱,彼时兵临城下,人人自危,能花月余神不知鬼不觉地谋害义川公主,自在内廷位高权重,不管是太后还是陛下,都并非没有可能。”

谢咏神色紧张起来,“可若是与太后和陛下有关,那、那除非天塌下来才能替县主讨个公道。”

谢星阑显然已想到这一点,他目光冷峻地看向窗外漭漭寒夜,“若当真如此,那便想法子,让天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