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粮荒(第2/4页)

经过半年多的磨合,里正以及织女镇的乡民们虽说照旧没有把东小庄当作自己人,但两边仍旧可以算和睦的邻居,刚开始剑弩拔张的敌意已经完全消散。

何况王宝兴又有童生老爷的功名,额外得到了里正的礼遇,当里正听闻王宝兴请他时,连摆谱拖延都不曾,直接跟随崇远过来了。

入座之后,里正看着桌上的碗碟,知晓王宝兴是花了心思的。

里正家比织女镇大多数人家更富裕,从他家规整高大的房屋便能多少窥见他的家境如何,不过这两年天灾不断,即使家底再厚都禁不住折腾。

去年严寒,地里的茶叶没收到多少,人们把所有的希望给寄托到今年,哪知今年同样如此,当真苦了百姓。

幸好从养蚕织布上得到了点银钱,不然织女镇的日子只管更难过。

譬如里正家光从外头买粮食就花点许多银子,虽不至于动摇根基,情形却照样不乐观,为了能顺利挺过灾年,他家已经每日只吃两顿饭了。

所以,里正在王宝兴的席面上看见菜和杂面馒头别提有多高兴了。

见里正不停感叹地里收成差、他担心粮价会继续上涨,王宝兴总算进入正题:“照理说我新迁居过来不该多事,不过外头形势这般差,我便多嘴两句,还望老兄莫恼。”

里正知道王宝兴不是那等多管闲事之人,他道:“老兄你是读书人,懂的比我等庄稼汉多,你若肯提点几句我高兴还来不及。”

“你应当晓得我们是打西边逃难来的,当初西边乱起来时也是头一年收成少,等到第二年便彻底没了收成。有的人家心疼银子,没有从外头买粮,谁知外头的粮食越来越贵往后再想买便买不到了。我一路来到明州,瞧明州城里的粮价比江梁城低得多,还是趁如今没乱起来抓紧买好活命的口粮要紧。”

里正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今年卖茶叶的收成没有了,只有养蚕尚有几分收成。

大多数人家织出的丝绸不过半匹,手艺寻常的能卖二三两银子就很不错了,如同陈寡妇这等专门做纺织的,今年才堪堪凑足了一整匹布。

放在丰年,依靠二两银子能买几百斤粮食,奈何如今是灾年,即使明州城的粮价比其他地方更低,照旧买不了多少粮食。

就算乡民们拿银子出去买粮,依然没办法填饱肚子,人人皆为此发愁。

木槿本来在厨房里帮衬二伯娘,过来替里正沏茶时听见了他的话,顺势说:“我听闻乔掌柜家中囤了几万斤粮食,如今形势危急大伙没粮食就要被饿死,何不找乔掌柜商量,问问他能否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便宜些卖给咱们?”

木槿寻常不与人计较得失,然而乔掌柜差点害她没了命,如果再跟个包子似的不计较,那便不是心胸宽阔而是软弱可欺了。

乔掌柜什么都不在乎,即使痛揍他几顿也不如从他手里抠银钱的杀伤力大,好不容易寻到个合适的机会,木槿必须在里正面前上个眼药。

里正向着乔掌柜不假,然而再没有粮食整个织女镇都要被饿死,里正又不糊涂,他必然明白该如何做选择。

怕里正体会不到她的用意,木槿装作后怕的模样说:“当初在西边的时候,常碰见饿急眼的人四处杀人吃人肉,刚开始吃老人小孩,待到后头老人小孩吃光了,他们便去富户抢劫打杀。饿急眼的人同畜牲没什么两样,管你当官还是当族长,先把肚子吃饱要紧……”

章阳府民风保守,鲜少有妇人直接出现在厅堂与客人说话,当木槿出来的时候里正差点当面指责她不守妇道。

待听到后头,里正的注意力全被转移到灾民吃人的事情上,暂时忘却了木槿在场的事。

如果眼前这个妇人说的话没作假,等织女镇乱起来,乡民们指定先拿他家和乔掌柜开刀,毕竟他们两户人家在织女镇最为富裕。

光里正家就有大几百两银子的积蓄,乔掌柜家则更多,他的家财得是里正的好几倍。

里正陷入恐惧之中,直到手中的筷子掉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才将他拉回现实。

木槿说完话就提着水壶退出去了。

王宝兴明白木槿特地过来不光是帮她二伯娘干活,还有给乔掌柜添堵的意思在。

念着当初木槿和麒麟他娘险些丧命,王宝兴没有阻止木槿,他对里正说:“今日我第一回 听说乔掌柜家有那么多粮食,如此倒免了去明州城吃瘪。”

王宝兴从来不干得罪人的事,他每句话都在隐晦地暗示,却半句不提从乔掌柜处直接买粮食的事。

他相信里正心里有杆秤,当粮食危机真正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里正必然要先保全自己和家人,乔掌柜得排到后头。

里正归家时满怀心事,后半夜连睡都没有睡,坐在屋檐底下思量该如何解决缺粮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