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秋梨膏 韩家的酸梨子(第3/4页)

“那明日就登门拜访,韩兄,可不要嫌我们叨扰。”他笑着道。

“怎么会,我们一家都盼着你去呢。”韩宁也笑了起来。

因为要去韩家,所以黎荞和陶竹回去之后连夜做了些点心和鸭货,这一路走来,韩家对他们照顾颇多,亲手做的点心鸭货更显心诚。

庄家、徐瑛沈画、孟月、徐家人也都要去韩家做客,以感谢这一路上韩家的照拂。

所以,次日一大早,一帮人又在黎荞这边集合。

韩家距离他们租住的院子不远,一行人步行前往韩家。

韩家是一个三进的院子,不过带东西两个跨院,家底算是不错。

黎荞等人到时,韩家二十多口人,上到韩宁八十岁的老祖母,下到三岁的侄子,全都在门口等着。

黎荞:“……”

罪过罪过,这么冷的天,哪能让老人家和小孩子都站在门口吹风。

太夸张了。

但韩家人不觉得有什么,热情的将黎荞一行人迎到待客的花厅,端茶上点心,唯恐招待不周。

黎荞深感压力大。

好在韩宁明白黎荞的尴尬,很快便扶着他祖母回正院,他爹娘也一并走了,只留下他哥哥嫂嫂招待黎荞一行人。

很快,韩宁回到花厅,然后带黎荞陶竹去他的书房寻书。

这一寻就寻到了傍晚,黎荞找出了八十多本他之前没看过的书籍,他很高兴,今后再有解释不了的地方,他可以往这些杂书上推。

临走时,韩宁让人准备了十八背篓酸梨,其中十背篓是给黎荞的,余下的八背篓是给庄家、徐瑛沈画、孟家、徐家人的。

“中午那道汤圆梨汤我看你挺喜欢,这些梨子你带回去,什么时候想吃了,让竹哥儿做给你吃。”

“……这也太多了,我们吃不完。”

黎荞摇头。

“尽量吃,每日都做梨汤,变着花样做。”

“这是水果,不能当饭吃,韩兄,我和竹哥儿只要三背篓就成了,多了就要坏掉了。”

“搁我家也是坏掉,我家种了一整个山头的梨子,送完亲朋还余下不少,只靠着我家的人根本吃不完,你帮着消耗消耗。”

“吃不完可以拿出去卖呀。”

黎荞提议。

“这不是忙着卖烩菜嘛,没空去卖它们。”韩宁说着叹气。

提起这梨子,那他真的是想抹泪。

这梨子是七年前他大哥买的,据说是南边的新品种,和本地的秋梨比起来,不仅水分足甜度高,还耐储存。

京城这边包括暨北省不少人家都种了秋梨,这种秋梨甜度一般,有些酸,而且储存的时间短,不能放到腊月。

但他家目前种的这些酸梨,按照那南方商人的说法,不仅甜度高,而且耐储存,可以放到过年。

他大哥一听就心动了。

北方冬天时没什么新鲜水果,尤其是过年,这是最缺新鲜水果的时候,若是这种梨子可以放到过年,那他家能挣不少钱哇。

那南方商人为了让他大哥相信,特意拿了梨子出来给他大哥品尝,当时是腊月,那梨子黄澄澄的,而且甜度的确比本地的秋梨高,他大哥尝完之后立马将那南方商人手里的梨树苗全买下来了。

花了足足三千多两银子。

正好他家在京城外承包了一个小小山头,用来栽这批梨树是再好不过的了。

这批梨树苗栽上之后,的确在第三年就结果了。

但这果子比本地产的秋梨还酸,而且水分也不多,个头还小,唯一的优点是耐储存。

可这个耐储存只是和本地秋梨相比,并不能跟那南方商人说的一般可以存放到过年。

所以,他家种的酸梨没什么优点。

之前没做粉条生意时,他们家会打着时间差卖这些酸梨子,当其他秋梨下市时,他们家的酸梨就能卖出去了。

但因为这些梨子只能比本地秋梨多放半个月左右,所以这个时间差很短。

再加上这些酸梨子不能生吃,只能用来做梨汤,所以这些酸梨的价格升不上去,挣不了多少钱。

但总算是有得挣,而且他大哥不死心,觉得梨子发酸是因为梨树没适应京城的水土,让这些梨树再长几年说不定就能变甜了。

于是他家就留着这批梨树了。

现在他家冬日忙着做烩菜生意,腾不出人手去卖这些酸梨子,他们便送亲朋好友。

但送完之后还留下很多,按照前两年的经验,过了腊八之后这些梨子就会开始一点点的坏掉,现在黎荞不多吃些,那等待这些梨子的便是坏了扔掉。

“这批梨树开了我家干啥啥亏损的头,之前全家都恨得痒痒的,数次想要砍了,但现在有了粉条,我家里人懒得和它较劲了。”

“这种天气里能喝口梨汤也不错,你说是不是。”

说到最后,韩宁已经笑了起来,他是真的释然了。